语种
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English
营业厅
网上营业厅 掌上营业厅
返回顶部
聚沙成塔显担当 云南公司25年帮扶迪庆藏区脱贫纪实
2020-07-20 人民邮电报
分享:
   

迪庆是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地处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是全省海拔最高、氧气最稀薄、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较重的地方。2015年年末,迪庆州贫困人口74139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4.95%,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占全州贫困人口的93%,“直过民族”贫困人口占全州贫困人口的54%,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属于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

2019年,迪庆藏区实现整州脱贫,雪域高原发生了沧桑巨变,山河阻隔的村村寨寨连起了条条通向小康的致富路,守旧落后的贫困户过上了文明进步的新生活。迪庆州德钦县燕门乡是云南电信定点帮扶点,2018年,云南电信挂钩的32户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挂包的燕门乡拖拉村、茨中村、谷扎村顺利脱贫出列。在这些翻天覆地变化的背后,是中国电信云南公司25年来不懈的真情帮扶。

“在15个省级定点扶贫迪庆州的单位中,云南电信帮扶时间是最长的。无论在人才引进还是技术层面的支持,都为迪庆州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时间跨越25年,扶贫干部把中国电信‘用心服务’的理念渗透到扶贫工作当中,对当地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转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自己踏踏实实在做,还教会了基层干部该怎么做。”迪庆州扶贫办副主任王晓明评价道。

网络扶贫注重扶贫效能提升

2020年7月1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云南迪庆德钦县燕门乡茨中村举行了“七一”建党节活动,中国电信云南公司第一个乡镇5G基站在这里正式开通。村民们穿上了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欢庆党的生日,欢庆脱贫致富的好日子。59岁的吾金追玛是茨中村村民,2015年开始在手机上卖手工织品,她并不清楚4G和5G究竟有何差别,在电信工作人员请她现场体验5G网络后,吾金追玛笑着说:“手机更好用了。”

2017年,中国电信云南公司为迪庆州维西县康普村异地搬迁的63户村民建设了4G网络,80%的村民用上了扶贫套餐。甲马洛组妇女组长雀义英告诉记者,自从易地搬迁住进新房,中国电信就为她家免费安装宽带。“电信的驻村工作队队员手把手教我们上网看电视,用淘宝买东西。疫情防控期间,小孩还能在网上上课。平时,家里有老人生病,我还会用手机查医保政策和余额。特别感谢中国电信,让我们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雀义英告诉记者。

现在,康普村的傈僳族村民坐在家中就能用IPTV看电视,用4G手机上网,大部分村民学会了网购。村里年轻人的衣柜里除了五彩斑斓的傈僳族服装,还多了心仪的迷彩服、时尚的牛仔裤和裙子。云南电信挂钩帮扶的30户傈僳乡亲家中都安装了“天翼看家”。疫情防控期间,甲马洛组近40个中小学生与全国各地的学生一样,通过4G网络上网课。昔日“通信靠吼”的傈僳村寨,今朝“连接世界”共享人类信息通信的文明成果。

中国电信于2019年在迪庆州、怒江州之间开通了200G以上传输通道,增加了长途出口路由,实现这两个州市至昆明的三路由环路,并为沿线31个自然村1230个住户提供了宽带、4G网络覆盖。网络水平的整体提升,不但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还拓宽了人们了解世界、学习消费、增收致富的视野。网购、线上培训、直播卖货……越来越多的村民变身网民,在便捷生活的同时,摸索着提升自我、经营创收的路子。

网络扶贫让迪庆州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扶持程控电话到3G网络覆盖,再到全州所有行政村网络宽带全覆盖,中国电信云南公司累计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在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方面,云南电信捐赠了终端设备,提供免费上网服务,让贫困群众直接受益;云南电信进一步加大信息化扶贫力度,对迪庆州扶贫信息系统给予减免政策,特别是在燕门乡启动了“为民服务站”“互联网﹢智能广播系统”“云视讯”视频会议系统等,全面推动帮扶项目的落实。

此外,中国电信云南公司还有的放矢地集中人力、财力,重点突破脱贫攻坚的战略“高地”。2019年依托建设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的优势,投入25万元,为迪庆州扶贫办量身打造扶贫九大工程手机App“迪庆平台”,用于对扶贫项目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和监督,有力地支撑地方政府运用信息化手段做好脱贫攻坚管理工作。“这个App推出后,我们所有州市县的扶贫工作人员可随时随地登录平台,及时录入信息。”迪庆州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施春德一边给记者演示功能,一边直夸“迪庆平台”好处多:“你看,只要点击任一个模块,页面瞬间跳转,速度快,真心好用。”

光纤宽带通自然村,贫困户看上高清网络电视,农特产品实现网上销售……迪庆州一个个贫困村走上信息化发展之路,开始摘掉穷帽子,踏上致富路。

捐资扶智教育扶贫圆梦未来

在燕门乡,走进高考考场的学子不必担心考上大学后读书的费用。中国电信云南公司在燕门乡持续开展教育扶贫长达25年,帮助无数藏家孩子圆了大学梦。时至今日,燕门乡的父老乡亲提到云南电信资助、帮扶当地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时,都会竖起大拇指。

从2012年至今一直在开展的“金秋助学”项目,专门用于资助燕门乡大学生完成学业,9年来共投入61.46万元惠及300余名贫困大学生,格桑拉姆就是助学项目的受益者之一。2006年,格桑拉姆考上青海警官职业学院,父母既欣喜孩子的努力换来了新的起点,又担心无力供读,格桑拉姆自己也不愿再拖累家里,想早点工作为家里减轻负担。就在两难之际,云南电信给予格桑拉姆每年2000元的资助。“2000元对自己和家人而言是一笔不菲的援助,如果没有中国电信的帮助,难以想象自己的大学生活会是多么的艰难。”

拖拉村的藏族女孩仁青拉姆在单亲家庭长大,当她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阿爸就去世了,她一直与阿妈、妹妹和瘫痪在床的奶奶相依为命,生活异常艰辛。看着母亲每天既要忙地里的活计,又要照顾她们姐妹俩和奶奶,仁青拉姆从小立志要读好书,圆梦大学,改变家里贫穷的状况。当她如愿步入大学校园后,云南电信“金秋助学”活动每年为她提供了3000元学费。现在,仁青拉姆已成为家乡的一名人民教师,妹妹也在电信公司的帮助下拿到了护士资格证,成功就业,仁青拉姆家于2018年脱贫。她在《致母亲》的信中写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中国电信的帮助与关心我们铭记在心,今后我也一定会尽我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从2008年至今,中国电信云南公司在教育扶贫方面累计直接投入资金258.46万元,建立了一系列教育帮扶机制,落地实施各类扶贫项目100余项,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为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优质的人力资源。

技能﹢消费打造“造血式”帮扶模式

按照“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按需扶贫”的理念,中国电信云南公司通过技能提升培育产业、消费扶贫助推产业,为挂钩帮扶点筑牢脱贫基石,确保脱贫攻坚质量高、成色足、可持续。

燕门乡地理位置特殊,民房及农作物散布在陡坡山梁上,土壤十分贫瘠。建档立卡贫困户要脱贫,如何实现?云南电信驻村工作队队员发现燕门乡村民内生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技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国电信云南公司从2008年起,在德钦县和燕门乡举办计算机使用、信息应用培训班,针对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应用和办公软件应用培训;在乡、村举办网络应用培训班,培训使用114号码百事通查询招工信息、农副土特产品销售信息、农资供应信息等;培训老百姓使用“金色农家118960”查询农业科技信息,96128政务公开热线信息查询惠农政策、网络安全知识讲解。通过调研,云南电信驻村工作队队员发现部分村民有发展生猪养殖业的意愿,他们立即将培训需求反馈给县、乡政府,安排专家送培训到村里,通过教授养猪方式和病情防疫,村里养猪的农户越来越多。随着养殖收入的增加,建档立卡户吾金丁主脱贫致富了,他主动提出不要再对他进行扶持,把资源用到更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近两年,为了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当地筹资建起了核桃深加工生产线,日产能可达20吨,这对收购消纳邻近乡镇核桃也是一大利好。燕门乡核桃深加工刚起步,有些手续还不健全,产出的核桃油主要依靠内消解决。产业和产品初步成形,如何解决产品订单问题,为产业孵化护航?

“需要什么,我们就帮扶什么。”2019年春节和中秋节期间,云南电信通过工会集中采购和引入公司集中采购的方式,在定点扶贫的燕门乡累计采购价值59.83万元的高原铁核桃油等农副特色产品,使得燕门乡老百姓手中只能自己消费的数十吨高原铁核桃和青稞得以直接变现。巴东村党总支书记罗杰说:“如果没有接到订单,我们根本不敢收购老百姓的核桃干这个事情。电信的第一个订单相当我们的第一桶金,启动了整条生产线。”

2020年6月23日,德钦县燕门乡乡长瞿梅芳与云南电信总经理王宏在燕门乡签订了《中国电信云南公司与燕门乡人民政府2020年消费扶贫框架协议》。在帮助村镇尝试电商销售的同时,中国电信云南公司还在消费扶贫上下大力气,为核桃油、青稞面、青稞酒等的销售拓宽了渠道,大大丰富了燕门乡广大农户的“钱路子”,推动了村级集体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使参加集体经济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直接受益。

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方式帮助贫困地区发展产业,云南电信在消费扶贫方面的有益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真情久远把实事办在百姓的心坎上

斯南取初,是德钦县燕门乡拖拉村土生土长的“90后”藏族女孩。2015年,斯南取初成为德钦县云岭乡的大学生村官,开启了她的扶贫之路,同时也遇上一群特殊的同事——中国电信云南公司驻村队员。

这5年时间,斯南取初见证了中国电信云南公司三批7名工作队队员为拖拉村脱贫攻坚付出的努力。

赵利刚为了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松金康主家在有限的资金下能如期建好房子,硬是将自己锻造成了“全能型”人才,学会了从房屋建造到装修再到装饰布置的全套技能;范建云用服务大客户的思路去服务贫困户,从每件小事入手开展帮扶工作,增强其脱贫的信心;董庆祥创建了拖拉村的“一村一品”电子商务平台,帮助该村卖掉了3000斤青稞酒和葡萄酒、1500斤核桃油,为拖拉村的特色农产品提高了知名度……

斯南取初告诉记者:“电信扶贫干部的精神会永远鼓励着我去帮助更多的贫困群众。”

维西县属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康普村则是这一深度贫困地区的深度贫困村,中国电信云南公司挂钩联系的甲马洛组,是康普村最远、最贫困的一个村民小组。打赢甲马洛组脱贫攻坚战,康普村的脱贫攻坚任务就完成了一半。康普村甲马洛组是傈僳族聚集的村民小组,傈僳族乡亲们祖祖辈辈住在海拔2200米的大山上。这里地处偏远,全组65户人家有62户是建档立卡户,2015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479元。村民文化知识匮乏,大部分小学都没有毕业,是文盲或者半文盲,多数人只会讲傈僳语,不懂汉语,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

按照脱贫攻坚“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的要求,维西县扶贫办将甲马洛组列为康普村的易地搬迁组。为抓好易地搬迁工作,电信扶贫队队员陈玉宏多次到村民家中协调,讲政策、做动员。一开始,村民不愿搬迁,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他们对祖辈赖以生存的土地感情深厚,对自己现有的生活方式也很习惯。陈玉宏也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他对村民难离故土的心情感同身受。他一次又一次地和村民交心谈心,从国家宏观大政策讲到小家奔小康,用真诚感动村民,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了搬迁工作。

村民余峰是康普村甲马洛组50户搬迁户之一。他告诉记者,没搬迁前,他住的房子是人畜同居,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2017年,余峰住进了有独立厨房、卫生间,有卧室、客厅,还装有中国电信宽带、IPTV的二层小楼里,居住条件和卫生环境跟过去比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现在,每次见到陈玉宏,他总要说:“搬下来真好!过去到乡里集市上买点日用品来回要一天时间,现在半个小时就可以往返了。搬迁点的房子像小洋房一样,设施齐全不说,还特别敞亮。感谢党、感谢政府的好政策!感谢你们!”

“这么多年,陈玉宏跟康普村的傈僳族群众打成一片,他已经成了我们的村民,我们全村人都当他是自己人。”乡党委书记周光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