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种
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English
营业厅
网上营业厅 掌上营业厅
返回顶部
湘江水畔“数智”花开 红色桂北提“智”向“新”
桂轩 2024-10-22 人民邮电报
分享: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吃湘江鱼。”1934年,在广西北部的全州、灌阳、兴安等县,中央红军打响了长征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战役——湘江战役。新中国成立75年来,智慧校园、“明厨亮灶”、数字乡村、直播带货……一幅幅数智惠民的新图景相继落地,桂北各地加“数”走、向“云”行,以全新面貌告慰90年前在这片热土上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

作为地方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中国电信广西公司深耕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持续推进桂北各地数智新基建,于2023年1月、2月相继实现千兆光网和5G网络覆盖所有行政村,进入“双千兆”时代;同时全面升级数智新服务,在“以数强实”的生动实践中为这片红色热土注入澎湃动力。

校园唱响数“智”歌

“古岭山头,英雄身躯化泥土。凤凰渡口,壮士热血染大江……”位于湘江战役四大渡口之一的凤凰嘴渡口以东不到1公里,作为广西20所红军小学之一,全州县凤凰镇和平红军小学的孩子们唱响红歌。

“这几年,我们农村小学变化很大,建起新教学楼,有了‘5G+千兆光网’。”和平红军小学校长雷雨介绍。依托电信搭建的教育城域网,老师可以上传、分享、学习“一师一优课”,极大地帮助基层小学优化教学资源。“好网络也为校园管理添了好帮手!现在,依托全校40多个监控,老师坐在办公室电脑前就能对各班情况一目了然。”

校园数字化的“春风”也吹向了兴安县。兴安县教育局电教站站长彭美琴介绍:“县里建了教育城域网,有了网络就能将先进的信息化触角延伸到教学、管理的各个层面,像‘明厨亮灶’就实现了全县62所中小学的全覆盖!”该平台由广西公司打造,运用AI、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构筑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理的监管模式,实现“一体化、可视化、智能化”的“一屏统管”。兴安县第四中学校长黄小明介绍:“我们是寄宿制学校,食堂管理以前靠人力巡检费时费力,现在AI巡检及时透明,而且可随时调查取证,家长也比较放心。”此外,依托广西公司的网络与技术优势,“家校一卡通”、防溺水预警、火情烟感预警等智能应用相继落地,有效提高了学校安全管理能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广西公司运用5G、云网、大数据、AI等技术持续探索创新,推进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校园管理现代化。

信息“路桥”助村寨发展

长征步道、红军街、红军浮桥、红军渡江雕塑群……丰富的红色资源架起穿越时空的“红色隧道”,而当地民众则以网为“桥”打响红色文旅品牌。

“以前年轻人往外跑,现在都往回跑了。全村17户人家基本吃上了‘旅游饭’,这几天我们在线上的房都订满了。”兴安县华江瑶族乡龙塘寨龙潭山庄负责人龙家友自豪地说。巍峨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高山,龙家友的爷爷就曾帮红军带路,爬过陆定一笔下艰险的雷公岩、百步陡。

2021年,改造后的龙塘寨吸引了大批游客,旅游总收入突破350万元,从靠山吃山的穷山寨蜕变为村美、民富的“中国红寨”。文旅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广西公司加“数”赋能。2015年,龙塘寨成为华江乡首个实施光纤改造的村寨;2021年成为华江乡首个开通电信5G基站的村寨;2022年从100兆升级到千兆网络,率先迈入“双千兆”时代。“2012年我们回乡创业,从最早的ADSL到现在的千兆光纤,14间客房实现‘一房一宽’。”龙家友说,“我的手机信号走到哪都是满格,房前屋后还装了监控,在手机上都能查看,放心得很!”

因“网”而变的还有兴安县老山界龙潭江景区,这正是红军中央纵队翻越老山界所在地。该景区总顾问邓昭贵深有感触地说:“以前这里没信号,游客一来就‘失联’,无人机都掉了好几架,吸引不了人来。前几年,电信拉了专线、建了4G/5G基站,满足了游客网络购票、现场直播、抖音分享等需求,盘活自然资源、红色资源,今年前9个月游客超9万人,其中研学团队超4万人。”

恰逢湘江战役90周年,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等地,5G、千兆网络的全覆盖,让前来研学的群体通过信息化平台重温历史、传播历史,从中汲取力量,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新农人”的“智”富经

“黄关面条,美味可口、历史悠久……”在灌阳县黄关镇东阳村的乡村振兴助农直播间里,驻村第一书记朱强正在进行惠农直播带货,而黄关面条则被称为当地产业发展的“致富面”。

2023年4月,朱强任东阳村第一书记,开始触“网”之路,先是带着村集体在线上平台开设网店,全平台粉丝有20多万人,而后积极尝试直播带货,并对80多名村民进行了电商直播培训。“电信在村里覆盖了5G和千兆光网,无论是拍视频还是做直播都很顺畅。面条、大米卖得多,仅黄关面条,线上线下就销售了80多万元!”朱强介绍。

此外,在全州县石塘镇,34岁的蒋亚梅线上线下两手抓,2022年开通直播后,将家乡的生姜、花生、豆豉、山药销往黑龙江、新疆、上海、安徽等地;在灌阳县新圩镇和睦村,身兼县政协委员、镇人大代表、村妇联主席的卿忠萍,正向网友直播当地特产,让土货走出山沟沟,变成农民增收的“香饽饽”;而在全州县才湾镇,曾经“好女不嫁毛竹山”,如今葡萄产业带火当地经济,网络催生了村民线上学习种植技术、成立电商公司发展直播的热情。

数字潮涌,越来越多的民众触“网”谋发展。灌阳海山食品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银澜,依托电信的千兆专线,利用5G、云网、高清监控和物联网传感技术对现有恒温大棚进行升级改造;坐落于灌阳千家洞生态自然保护区附近的灌阳千家洞天然饮料有限公司,不仅用上了5G和千兆网络,而且在水源地、厂区周边及生产车间安装了40多个视频监控,实现通过手机远程对生产线的监控与调测。

“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山水织锦,桂北焕新。近年来,广西公司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截至2024年8月,在桂北地区建成4G基站3615个、5G基站1720个,铺设光缆36170公里,发展宽带用户22.55万户,夯实数字底座,通过5G、云网、大数据、AI等新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让数智之花在猫儿山下、湘江水畔处处盛开,让创新精神像巍峨老山界一样挺立,赋能这片红色热土提“智”向“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