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种
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English
营业厅
网上营业厅 掌上营业厅
返回顶部
孩子们,跟着劳模学科学了
2025-07-03 上海公司
分享:
   

“它居然会下‘五子棋’,还下得比我快!”在位于信息大楼的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信息生活体验馆,一个与机器人“对弈”的中学生眉头紧锁、全神贯注。坐在他对面的,不是同学,也不是爸爸妈妈,而是一台外形呆萌却计算迅速的AI机器人。孩子们排起长队,每个人都想挑战一下这个“冷面棋手”。

“这个电话亭居然能一键打车,还能给手机充电!”另一边的“智慧城市”展区,一座看起来有些“复古”的红色电话亭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这座“老友亭”不仅能打电话,还能提供手语客服、紧急呼叫、查养老金等服务,一下子成为现场的“流量担当”。操作、拍照、互动、讨论,孩子们用好奇和热情“点亮”了这个展区。

6月29日,在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劳模工坊、虹口区学校家庭教育与研究指导中心主办的“跟着劳模学科学”科普家庭行亲子研学活动中,一幕幕生动的场景上演。当天,虹口区100名中学生与家长走进信息生活体验馆和电信博物馆,在沉浸式互动中开启了一场未来科技探索之旅。

三位劳模 三个故事 三种未来

走进信息生活体验馆,仿佛踏入了一个现实版的“科技宇宙”。3288平方米的五层空间、10个主题展区、80多个互动展项,从智慧家庭到云企业,从移动互联到智慧城市,层层递进地展示了数字社会的万千面貌。

在“智慧家庭”展区,一位特别的嘉宾迅速引发了学生们的热烈提问——

“徐珺老师,您为什么选择电信行业?”

“工匠精神意味着什么?”

面对这些真诚的问题,全国劳模、高级技师、被誉为“中国光纤接入第一人”的西区局徐珺耐心作答:“工匠精神,首先是钻研,要干一行、爱一行;其次是传承与分享,要了解过去、珍惜当下,才能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还要不断思考与创新,用新的办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28年来,徐珺始终扎根一线,在推动光纤进万家的过程中不断攻坚克难,见证了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的飞跃。这些年,徐珺获得过诸多荣誉,成为上海数字城市建设的标志性人物之一。

在AI展区,带来前沿技术讲解的是理想公司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高级专家陈国润。他主导研发了中国电信第一代BOSS系统、集团CRM系统以及“星辰政务热线大模型”,将政务服务效率提升至“秒级响应”。

“科技创新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拼的是毅力与耐心。”陈国润从一名程序员成长为电信行业“大国工匠”,他的坚守与热爱,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孩子。

跨过黄浦江,在延安东路的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博物馆,孩子们又一次“穿越时空”。这栋建于1921年的历史建筑,藏有200余件珍贵通信文物,从老式发报机、手摇电话机到前沿的量子通信模型、6G技术前瞻,完整记录了中国通信事业的奋斗历程。

在这里,孩子们动手体验摩尔斯电码,通过游戏发送电报,重温“嘀嘀嗒嗒”中传递出的时代脉搏。

全国劳模、南区局生态经理吴文巍也来到现场,向孩子们分享自己从营业厅营业员做起的服务故事,以及这十年来八进西藏,在海拔5500米的极限环境下,研发首套高原智能供水全套解决方案的历程。

“不管是当年坐在三尺柜台面对用户,还是现在投身科技研发,即便未必知道服务的人是谁,但心中一定要有他的位置。今天做出的每一次设计、每一次突破,都是为心目当中未来的用户去服务。”科技是服务于人的,技术突破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吴文巍鼓励孩子们珍惜每一堂课,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可能成为将来解题的“钥匙”。

“原来科技离我们这么近!”

在信息生活体验馆的VR体验区,戴上眼镜的那一刻,孩子们瞬间“穿越”进宇宙星河、沉浸式课堂、未来城市……他们在虚拟星云中惊叹于银河的浩瀚,在互动课堂里与知识场景零距离接触,在未来城市的街巷中触摸科技勾勒的生活图景,笑声与惊叹声在体验区里不断回荡。

“这些技术,原来离我们这么近!”来自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实验中学六年级的冷佳慧说,平时自己会用DeepSeek、豆包等AI工具,而这次参观让她第一次思考“网从哪里来”“科技到底是怎么运作的”等问题。

冷佳慧的妈妈则感慨:“以前我们只知道让孩子少看电脑保护眼睛,却没意识到这些科技已经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看完信息生活体验馆和电信博物馆,我才意识到,这些东西是值得孩子们认真学习的,不是单纯玩乐,而是打开了他们探索未来的窗口。”

在一次次惊叹声和一个个互动体验中,这场“科技+劳模”的特别研学活动,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无数关于未来的种子。

从通信技术到人工智能,从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的历史传承到创新精神,看过去,看未来,这些孩子们将带着一次次“原来如此”的顿悟,继续在未来世界中前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