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种
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English
营业厅
网上营业厅 掌上营业厅
返回顶部
上海电信曲瀚:要做智慧医疗的“建设者”和“整合者”
2025-07-25 上海公司
分享:
   

在上海电信政企战线,有一批BD行业总监,他们活跃在工业、互联网、教育、医疗、金融等各行各业,既是数字化转型的“探路者”,也是千行百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架桥人”,更是上海电信政企业务发展的“急先锋”。

《上海电信》报特别推出“总监话行业”栏目,请BD总监们展示自己的产业观察与行业视野,带领广大员工一起将目光投射到城市、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广阔市场空间中去,解码产数融合新范式,用实战案例诠释“战新即未来”的变革图景。

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上海市卫生健康设施专项规划(2024—2035年)》的推动下,智慧医疗正成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战场。上海电信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参与者与推动者,利用云计算、大数据、AI、5G等技术优势,与医疗行业融合,交出一张张智慧医疗的亮眼答卷。

从AI问诊到电子病历,再到数字孪生大屏,作为公共服务BD行业总监,曲瀚用四年时间,让电信技术不断融入医疗行业的方方面面。提起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点,他认为:“数字化转型不仅是对前沿技术的应用,更是要直击医疗行业痛点,将数字化技术变成行业连接未来科技的触点。”

5G+物联网 赋能医疗基础设施

作为一位资深的客户经理,曲瀚从2020年开始专注于医疗行业,在公共服务大客户部成立后负责医疗板块。

医院对5G技术的迫切需求,让曲瀚第一次意识到医疗行业的包容性、开放性,以及医疗行业与电信生态、技术融合的广阔前景。

当时,医院有多学科会诊需求,需要实时移动医疗设备,才能全面诊断病患情况。Wi-Fi、网线等传统的点对点连接方式,不仅会束缚住医疗设备,还会因为场景变化而导致网络信号不稳定。

曲瀚与技术专家沟通后决定将5G技术赋能到摄像头、床旁设备、移动设备等医院硬件上,5G自动切换、无缝连接的特性,让设备具备更高的移动性和远程操作性,关键诊疗业务也能在高带宽、低时延的网络支持下及时处理,如提供远程手术示教。

5G技术的另一个好处是,由于许多医院老旧楼宇的弱电空间和管路资源有限,网络布线施工难度很大,而5G基站设备的高度集成和模块化设计,可以让装维团队更快地完成安装和调试,减少大规模布线和施工对医院正常工作的影响。

在病房和食堂,5G+IPTV模式为患者提供娱乐消遣;食堂则引进明厨亮灶,食品安全得到实时监控。未来,更多潜在的可穿戴、智能床垫、医疗机器人等智能设施,同样需要5G、物联网技术与医疗行业的深度融合。

在曲瀚看来,作为上海电信的专长,5G网络不仅要在医院场景实现全面覆盖,更需要让5G连接更多医疗设备,成为串起医疗基础设施的纽带,“5G+物联网+海量医疗设备”将构成未来智慧医院的底座,运营商必须也必然更深入地参与到医院新一轮的智慧升级和建设中去。

AI+云 医患服务更便捷

从不同视角出发和观察,就能发现新的商机。

患者来到医院的第一步就是挂号预约,这个过程中,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很难准确判断自己该挂什么科室、携带哪些证件。

“如果能有个‘百事通’在窗口前进行预问诊,患者就能更准确地对症就医。”曲瀚说,上海电信与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共同为互联网医院打造了AI预问诊窗口,患者通过提问“哪里不舒服?”“持续多久了?”“有哪些反应?”等基础问题,经过医疗专业知识学习的AI就会对患者描述的情况进行记录,并反馈给相应科室的医生;再通过分诊功能,指导患者前往相应科室。

市级三甲医院涉及多个院区,挂号、候诊、化验、缴费、取药等步骤,又会涉及多个自助机或窗口,患者容易迷路,这时能进行步骤指导和路线指南的导诊功能上线,用数字化手段引导患者准确完成就医步骤。

根据曲瀚和团队对许多医生的调研,医生每天有约30%的工作量是为患者手写病历,若通过AI能力将诊断结果转化为电子病历,对医生而言可以大大减负。

不仅如此,如果采用电子病历、云胶片等技术,将医院的检查结果上云,经过卫健委认可后,其他医院可以共享,这样就能减少重复检查,提升就诊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诊断中产生的临床数据和医院运营数据,上云后成为临床、医疗行业知识库,作为临床科研、管理运营等教学数据,为大学医学专业提供真实可靠教学案例,助力医疗行业未来发展。

曲瀚说:“当我们将视角切换到病患和整个诊疗流程时不难发现,几乎每个环节上都附着着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定是一场长跑,等待我们去发掘、探索和实践的领域还有很多。”

大数据+数字大屏 守护ICU的“数字战士”

每家医院的ICU病房,是白衣战士们守护生命的最后防线,也是医院的核心区域。患者每一次心率、呼吸、脉搏,都是一项关乎生命的重要数据。

在上海23家市级三甲医院的重症病区,一块巨型屏幕闪烁着蓝光,实时跳动的数据如生命脉搏般起伏,ICU床位使用率、危重患者体征、医疗设备运行状态,甚至医护人员的操作轨迹,都在这块大屏上一览无余。

这就是上海电信与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联合打造的面向市级医院重症病房的一体化数字孪生救治平台。

以前,医护人员需要定时进行手工抄写和计算,从数据对比中判断病人病情;监护人员需要30分钟对1位患者进行查房,监测情况;患者与家属只能通过小窗相望。该平台通过5G、数字孪生、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平均每2分钟就会进行一次病情数据自动采集和计算;每个床位的摄像头与物联设备,每30分钟还能完成5位患者查房;家属通过手机就能实时看到患者情况。

通过一系列强大的数字化监护能力,一方面能提升医护人员服务质量和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医疗数据要素流通,让医疗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调配。目前,该平台已经在上海23家市级三甲医院落地,共计34个院区、134个重症病区,实现上海ICU病区全覆盖。

在打造市级医院重症ICU数字孪生救治平台过程中,曲瀚发现,虽然医疗系统、影像系统、供应链系统是三大核心系统,掌握关键数据,却存在数据孤岛问题,此时运营商可以担任“中立第三方”角色,利用技术优势,在保护数据绝对安全的情况下,将关联各方串联起来。放眼更远的未来,一个一体化的、统一的数字化医疗平台和系统,一定是医院、医生、病患等多方都期待并受益的。

数字化与智慧化已经成为医疗行业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硬件、场景、基础设施都将与人们健康挂钩,“运营商在医疗领域的价值不仅是‘技术提供商’,更是要成为医疗数字化底座的建设者和跨领域的生态资源整合者。”曲瀚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