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种
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English
营业厅
网上营业厅 掌上营业厅
返回顶部
上海电信徐湧纲:用战新能力将“智慧工地”连成片
2025-07-23 上海公司
分享:
   

提起住建行业,许多人的第一印象是尘土飞扬的工地和勤劳淳朴的建筑工人,而从行业视角来看,中国建筑行业信息化面临诸多挑战,项目体量大、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项目地点分散,涉及多专业、多关系方且流动性强,项目数据和企业数据不互通,导致工业化和数字化水平落后于其他产业。

在上海电信战略BD住建行业首席客户代表徐湧纲看来,当前的住建行业现状中蕴藏着很大的机遇,电信运营商能够助力建筑业摆脱对传统模式的依赖,推动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01 抢占“智慧工地”先机

2021年,在电信5G、云平台和视频服务的加持下,奉贤区的“智慧工地”已经展现出不一样的景象。

在奉贤新城肖南路上一处工地上,工地入口处安装着两台闸机,工人们只有通过人脸识别后才能进入。与此同时,奉贤区所有工地都实现了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覆盖。建筑工人们的详细信息,比如身份、工种、班组、安全教育培训情况、身体状况等,都在奉贤区智慧工地平台的人员实名制管理系统中建档。

不仅是人脸识别门禁,奉贤区所有工地都安装了摄像头,每处工地不少于4个,分别部署在大门出入口、工地的制高点、劳动密集地点等。通过这些“眼睛”,管理部门可在远端实时查看工地的现场情况。通过智能摄像头,还可以主动发现违规行为,比如工人没有佩戴安全帽、进入禁入区域等,并及时通知管理人员。

从“工地”到“行业”的转变和升级发生在2023年。据徐湧纲介绍,战略BD住建行业团队借助天翼云、AI算力、大数据等战新技术能力,为工地搭建视联平台,将天翼云眼应用到客户的私有数字平台上,成功实现建筑工地的实时监控、安全预警以及视频存储等功能。2023年第四季度,上海电信成功中标某建筑公司的智慧工地项目,这是中国电信集团首个将天翼云眼搭载于客户私有数字平台的项目。

今年2月,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发布《上海市智慧工地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在上海电信各部门和战略BD住建行业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上海电信承接了行动计划中的市级智慧工地统一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工作。徐湧纲说:“全市数千个在建工地的管理视频都要接入统一平台。前不久,公司召开住建行业拉条会,对相关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和布置。”

徐湧纲深知,传统建筑工地的信息化程度较低,一般工地的建设周期大多为2~3年,周期短、频率高使得建设单位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意愿不高,这导致相关数据如同一个个“烟囱”,只作用于单独的工地,这些孤立的“数据孤岛”无法连成“大陆”,发挥集约化管理作用。所以,帮助行业汇聚视频等数据是当前的关键任务,把“数据碎片”收集起来,拼接成一幅完整的“数据拼图”,才能为后续智能化管理提升打下基础。

02 “云管一体”平台化发展

在竞争激烈的上海住建行业市场中,有两家极具影响力的头部企业占据较大份额。战略BD住建行业团队牢牢抓住这两个市场发展的“牛鼻子”,打造更多行业数字化应用的样板。

徐湧纲解释,这种合作既能提高推广效率,还能带动全国范围内的项目拓展,把蛋糕做大,实现多方共赢。

具体如何合作?据介绍,这两家建筑行业头部企业旗下都有专注于信息化建设的科技子公司,而上海电信与之合作的优势在于“云管一体”,上海电信为其中一家头部企业打造的视联网监控平台,不仅服务于上海本地项目,还覆盖全国,目前已接入超过1000路的视频,未来规模还将持续扩大。

完成视频平台建设后,上海电信的AI能力就有了大展身手的舞台,与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探索AI算法在工地场景中的应用,涵盖员工打卡管理、安全行为分析、扬尘监测、消防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同时,上海电信充分利用自身的算力优势,为建筑企业面向未来拓展更广阔的技术应用空间。

徐湧纲称,上海电信正将视频识别管理,以及5G、AI、云等前沿技术融入住建行业。例如,在工地场景中,5G网络的全面覆盖解决了传统网络布线的难题,提升了设备的移动性和远程操作性,为工地日常管理和关键业务提供了便利与支持。

在数据存储和处理方面,天翼云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其他云平台相比,天翼云具备强大的并发数和网络优势,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云存储服务。徐湧纲表示:“电信平台的网络承载能力强,能够轻松应对大量摄像头的接入,还能兼容海康、大华等各种主流品牌的摄像头。同时,中国电信的全国驻地服务体系能够保障服务响应效率,陪伴施工建设者奋战在任何地方。”

另外,在数据安全合规与政府监管单位联动方面,上海电信也具有明显优势,能够确保数据安全传输和合法合规使用,为智慧工地建设筑牢安全防线。

03 大模型剑指行业新高度

当前,大模型在住建行业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徐湧纲敏锐地察觉到这一趋势,他介绍,目前,住建行业团队正在积极行动,在管理数据的同时,寻找生态合作伙伴获取算法,再结合自身的算力优势,聚集数据、算法和算力三大要素,全力构建适用于住建行业的大模型。

徐湧纲展望道:“未来,借助大模型,住建企业在项目规划、成本预算等方面将更加精准高效。比如要建一所医院,输入相关参数,就能快速得到成本造价和建设周期等关键信息,大大提高项目的推进效率。”

同时,上海电信通过承接上海市级相关平台项目,正在城市治理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如果各类视频数据都能够整合汇聚到统一大平台,形成庞大的数据资源池,就能为城市治理的发展创新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助力城市治理向精细化、智能化迈进。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发展前景良好,但住建行业也有自身信息化发展的困难。例如部分工地网络条件差,5G覆盖成本高,建筑工人数字化素养参差不齐,存在有意无意调整摄像头角度、电信设备丢失等情况。对此,徐湧纲表示,一方面,依靠政府政策来规范工地管理,如《上海市智慧工地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等相关文件就提到,未达标者将影响“文明工地”评选资格;另一方面,通过灵活租赁的方式应对设备回收等问题,以此降低运营商的运营风险,同时为建筑企业节约成本,实现双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