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开车,感觉最明显的变化就是部分路段的信号灯更智能,按照导航上‘绿波路段’的推荐车速行驶,可连续通过多个路口,我也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在一些常走的路段,用合适的车速也能减少等待时间。”说起交通的变化,战略大客户部交通行业总监周海清这样分享自己的感受。
“人—车—路—信号”的协同优化,是智慧交通的缩影。周海清带领的13人团队面对的是大交通领域,从航空公司到低空经济,从码头港口到物流企业,从轨道交通到浦江航道……随着上海汹涌的数字化浪潮,从天上到地下,从陆地到江面,交通领域的每根毛细血管都焕发“数字新生”。
面对交通智慧化转型的全场景需求,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整合5G专网、边缘计算、算力等核心能力,为大交通领域打造数字基座,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从“物理承载”向“智慧服务”的跃迁。
技术创新成为 场景落地的“金钥匙”
上海正在加快推进航运中心“三化转型”(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运用5G-A技术实现通感算一体突破;上海不断深化交通装备智能化应用,推进高级别自动驾驶引领区建设;上海港实现电子航道图、岸线图、码头泊位图“三图合一”,市内446公里的内河电子航道图在线展示……这些实践标志着上海正从传统交通枢纽向智慧交通标杆的蜕变。
在周海清看来,这样的大背景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团队所面对的大交通领域,需要以更系统的思维让技术创新成为场景落地的“金钥匙”。
“无论是航司还是物流企业,抑或是港口、轨道交通等,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不可逆的趋势。”周海清说,运营商当前正在大力发展5G、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这与交通领域企业产生了契合点。“此前,大多数企业使用的还是电信的传统业务,如今随着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需求,运营商也从基础通信服务提供者升级为‘通信+算力+能力’的综合解决方案伙伴。”
当运营商的通信底座与交通行业的场景需求深度耦合,便催生出立体多元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在地下轨道交通领域,上海公司通过技术创新突破隧道场景的信号衰减瓶颈,并计划于今年实现地铁全网5G-A覆盖;在水上交通场景,黄浦江航道依托5G-A通感一体技术,通过部署通感基站实时监测船舶航速与轨迹,即便在恶劣天气下也能保障航行安全,“君子兰”号游轮借助5G-A万兆网络实现VR直播、AI导览等服务;在港口物流领域,洋山港智能重卡项目通过5G远程控制实现集装箱无人运输,作业效率提升30%;在自动驾驶领域,上海公司为上海1800公里的自动驾驶测试道路提供5G-A低时延网络……
同频共振、相向而行,这样的契合点既让运营商的通信能力深度渗透交通行业的神经末梢,也让交通企业的场景需求反哺技术创新的迭代方向。
用“懂行+懂技术”啃“硬骨头”
作为综合解决方案伙伴,上海公司的步伐必须紧紧跟随客户的步伐,甚至要超前。
2023年,上海公司与某航司落地了智能客服系统上云项目,目前系统稳定运行,得到了客户的充分肯定。不仅如此,上海公司还助力该航司建设AI智能体。“很多企业对上云有需求,现在也更希望通过AI智能体优化流程,提升效率,让云平台成为承载业务创新的智能基座,我们也要成为‘云+AI+行业场景’的方案提供者。”周海清说。
今年4月,该航司梳理出近千个AI应用场景需求,周海清带领团队积极与客户对接,参与课题申报,承接了“航线维修辅助决策创新”AI应用场景,旨在借助AI技术赋能飞机航线维修工作。
“过程中挑战非常多,此类专业化场景对技术能力要求极高,我们在和云中台/数集部、AIBOC等部门一起探索。”周海清说,交通领域是专业化、技术化程度非常高的领域,因此对运营商的要求也很高,需要既懂交通物流行业业务场景,又精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甚至需要针对不同细分行业组建专业“军团”,否则难以深入客户生产场景挖掘需求、提供专业解决方案。
要破解这些挑战,关键在于弥合技术供给与行业需求的鸿沟,这对电信运营商提出了“懂行”与“懂技术”的双重要求。
不仅在航空领域,物流领域也不例外。两家头部物流企业,一家通过业务场景优化替代传统带宽扩容,仅在双11、双12期间就节省了百万级成本;另一家则在去年落地电信CDN加速业务,显著提升物流信息传输效率。
周海清认为,物流企业对新技术的接受度正从“成本管控”转向“效益驱动”,上海公司可以为其提供“技术赋能+降本增效”的模式,这种模式并非简单压缩线路成本,而是以CDN加速、云总机等技术方案为支点,在提升物流信息传输效率、优化全国网点通信管理的同时,实现运营成本降低,更能精准触达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诉求。
构建“四位一体”的网络
上海智慧交通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重构”,其发展模式为全球超大城市交通转型提供“中国方案”,未来将重点突破数字孪生城市、交通大模型、空天地一体化等前沿领域,持续巩固全球智慧交通第一梯队地位。
在周海清眼里,未来智慧交通将呈现“网联化、自动化、共享化、绿色化”的特征。比如车路云一体化,通过5G/6G网络的建设,配合传感设备,实时交互各种交通工具、信号灯以及路况信息;充分发挥低空和地下空间的利用,空、地、水域、地下“四位一体”,集成一个立体化交通的智慧城市;甚至还可以打造一个共享出行平台,为不同出行需求的人提供公共交通、单车、汽车租赁、低空飞行器等出行方式的查询、规划、预订、支付等功能,就像一个超级城市交通网络。
在助力城市智慧交通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虽然会面临很多困难,但上海公司的核心优势非常突出。“包括以云网融合3.0为基座,围绕复杂场景需求,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的集成交付能力;临港智算谷可提供万卡级GPU算力,支撑交通AI模型训练与实时决策,并部署边缘计算节点满足低时延车路协同的算力需求;依托技术领先性、生态协同性和场景化服务能力,在数据安全领域构建全方位竞争优势,成为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可靠安全伙伴的安全能力优势等。”周海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