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雁塔-大唐不夜城景区的“诗意覆盖”加“数”、为西安地铁8号线带来一场“速度革命”、为西安北站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的创新部署赋能……“很自豪,也很幸运。”作为这些5G-A网络优化项目的参与者之一,徐嘉驰,中国电信西安分公司的无线网络优化工程师,很庆幸自己有机会成为这场5G-A数字转型浪潮中的一员,用更快速、更稳定、更智能的网络为古都西安的数字化建设添砖加瓦。
搭上了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东风”,35岁的他和团队一起从3G到4G再到5G、5G-A,“驰”骋云端奋战网络优化的第一线,以更高的带宽、更低的时延和更广泛的连接能力不断“解锁”更多应用新场景。
“在古画上绣花”
既要保证古建筑风貌,又要解决高密度客流下的网络拥堵。在景区里进行网络优化工作,有什么不一样?
作为西安城市地标、著名的网红打卡地——大雁塔—大唐不夜城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游客们的需求已从拍照发朋友圈,转向拍视频发抖音、发小红书等多种形式,要求更大的网络带宽。此外,景区的各项在线旅游,例如VR/AR沉浸式旅游,也需要强大的带宽能力支持,亟需进行5G-A网络升级。
“在景区进行网络优化,就像在古画上绣花,既要精细又不能破坏整体美感。”徐嘉驰描述道。在大雁塔—大唐不夜城景区,徐嘉驰和团队伙伴们经过多番讨论后,采用“宏微协同与干扰优化”的解决方案,将5G-A特性与景区规划相结合,实现了网络容量的动态调配,既保留了古建筑的历史韵味,又为现代游客提供了畅通无阻的网络体验。
“看到游客们畅快地分享‘大唐盛景’,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徐嘉驰笑着说。2025年清明、“五一”假期,在游客暴增的情况下,他们通过实时监控和动态优化,确保了数万游客同时进行短视频拍摄和直播的流畅体验。
“为更多人提供更便捷的网络服务”
地铁是城市的“大动脉”,涌动着城市的活力。“传统的地铁网络很难满足乘客日益增长的移动互联网需求。”徐嘉驰说,“于是我们开始了地铁的5G-A网络优化任务。”
西安地铁8号线全线长约50公里,设37座车站,13座换乘站,凭借超大运力,被誉为西安地铁的“金腰带”。西安地铁8号线5G网络建设项目启动时,徐嘉驰深知这条环线对城市交通的重要性,于是与地铁公司一起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步开通,确保通信建设与轨道工程无缝衔接。经过三个月的反复测试优化,最终在站厅、站台区域实现了4Gbps的下行峰值速率。通过优化切换策略和调整网络参数,满足了乘客在飞驰的地铁上也能流畅观看4K超清视频直播、在线畅玩大型游戏以及超大文件的秒级传输等高速网络需求。
2024年12月26日,西安地铁8号(环)线正式开通运行,实现在西安地铁8号线全线商用5G-A 3CC(三载波聚合)网络,成为当时“全国最快5G-A地铁环线网络”地铁线路。事隔半年,再说起这事,徐嘉驰依然深有感触道:“地铁里每天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作为网络优化工程师,能为更多人提供更便捷的网络服务,很有成就感。”
“网络优化永无止境”
工作8年来,徐嘉驰主要从事高速、高铁、高校、地铁、交通枢纽、景区、医院、高流量商务区等场景的网络优化工作,逐渐从技术“小白”成长为业务骨干,也越来越深刻认识到“网络优化永无止境”这句话的份量,他不停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相继获得中级工程师职称、集团无线网络维护管理(无线网优化管理)三级认证等专业认可。
说起那些奋战过的项目,徐嘉驰的记忆被拉回到那些建设场景中:“为了攻克西安北客站高密度场景5G高负荷难题,针对高密度、大话务、高并发、重干扰的场景,我们创新性地通过设备升级、分布式Massive MIMO组网、小区裂分、负荷均衡参数优化等技术,实现5G覆盖率大幅提升,这一创新经验不仅推广到了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的相关工作上,而且还在集团重点场景建设中得到复制推广。”
在交通枢纽、高校、医院、景区、商业体和商务区等重点场景的5G-A网络优化中,徐嘉驰和所在团队始终坚持创新、坚持场景化精准覆盖理念,在郑西高铁网络优化中,通过新增补盲、切换优化、公专网协同、高速特性等优化方法,5G里程覆盖率达到集团要求的95%以上;在高校,采用多频协同和负载均衡技术,保障了数万师生同时在线的教学需求;在医院,部署超低时延网络,支撑远程会诊等智慧医疗应用;在景区和高流量商业区,采用宏微协同组网和业务感知调度,有效应对节假日大客流冲击;在商务区,通过智能节能技术,助力智慧楼宇和绿色低碳发展……正是坚持通过大数据分析持续优化网络性能,完善网络质量监测体系,重点场景的5G-A网络性能提升了一倍以上。
5G-A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服务能力的飞跃。从地铁隧道到城市地标,从高校到商务区、从机场到医院……“网络优化永无止境”将继续激励着徐嘉驰,坚持“人民邮电为人民”的光荣传统,带着“为更多人提供更便捷的网络服务”的使命,“驰”骋云端奋战网络优化的第一线,以更高的带宽、更低的时延和更广泛的连接能力为古城西安的数字化转型“加速度”。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通信人的工匠精神——既有技术创新的锐气,又有服务民生的情怀。在数字西安建设的大潮中,正是无数个像徐嘉驰这样的“微光”汇聚,才照亮了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