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种
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English
营业厅
网上营业厅 掌上营业厅
返回顶部
一场跨越春夏两季的“抢修接力”
2025-08-15 上海公司
分享:
   

8月6日凌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沉浸在夜色中,上海电信浦东局施工队的车灯照亮黑夜,这次的任务是完成某模块局机房的临时搬迁工作。

“还记得三月份的那次抢修不?这次不仅要把之前抢修的地方全部割接,还要把之前的断点接头重新整改,让线路更加安全。”上海应急通信局基础网金桥保障中心接入网运维工程师王华作为监护指导对队员们说道。

零点刚过,抢修队放好防护栏和路障,便迅速投入割接工作中。2根中继光缆、4根主干光缆、19根配光缆,每根光缆的路由和结构不同,无法用统一方式直接切割迁移。

光纤熔接看似简单,实施起来却如同一场考验体力和精度的“外科手术”。一方面,光缆芯直径大小不一,需要“A对A,B对B”,稍有差错,整条光缆上的网络都将发生故障。另一方面,在布放新光缆线路时,需要为新机房预留出长度,这样才能保证线路的耐久性,同时便于后期维护。“每根都要拉长将近1公里,这时队员们就需要在检修人井中爬上爬下。”王华说。

抢修队员各司其职,有的全力施工作业,有的负责测试监控,实时监控光缆状态,确认各项参数正常。完成熔接后,再次通过测试设备检测线路信号,确保整个割接过程准确无误。

早上5点,天边泛起鱼肚白,随着最后一根光缆信号测试灯亮起,这场“移植手术”顺利完成。

王华看着眼前熟悉却截然不同的场景,回想起今年3月的那天,自己和团队也曾在这片尘土飞扬的工地排查断点、紧急熔接。只是那一次,他们的角色是“救火队员”。

3月2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周边的工地上已响起打桩声。谁也没料到,这看似寻常的施工过程中,正藏着一场通信“危机”。

上午9点38分,上海应急通信局基础网金桥保障中心的网络监控室传来紧急信息,与机场日常运行相关的两条光缆发生故障,导致3个PON口受影响,7个5G小区、9个4G小区信号中断,1条相关线路也跟着“罢工”。

“监控预警只能判断大概的故障段落,要在数公里的线路中找到断点只能在现场一点点地排查。”王华说,当时他和队员立刻焦急地出发赶往现场。

抢修队先在浦东机场内测试,发现机场到某模块局的光缆故障点大约在10.24公里处;随后,抢修队又来到模块局再次测试,将断点位置进一步缩小至0.89公里左右的地方。

抢修队顺着线索沿着光缆线路一路查看。11点15分,终于在机场工地的尘土里找到了“真相”。原来,某土木建设项目工程队在打桩作业时,没有按照施工规范规避通信管线位置,硬生生把通信管道砸坏了,部分光缆甚至缠绕在打桩机上,被带出地面。

“晚一分钟修好,就意味着用户多一分钟没网用,甚至可能影响机场的正常运行。”由于管道受损严重,为了让网络以最快速度恢复,抢修队选择先在路面接通一条临时光缆。

抢修施工的最大挑战在于光缆被外力拉扯,在管道内绷得笔直,需要施工人员进入多个人井中逐一排查,才能最终确定损坏位置并实施熔接。

抢修队员进入井窖,小心翼翼地整理断缆,将受损部分抽出,然后熔接新光缆,火花在熔接机里闪烁,缝合着断裂的通信脉络。

下午三点,随着最后一个熔接点完成,所有中断的通信业务全部恢复。

从紧急抢险时的“临时接通”到如今搬迁时的“彻底整改”,这场跨越春夏两季、由应急局和浦东局接力完成的线路维修工作,藏着通信人对“畅通”二字的执着,既要在危急时刻与时间赛跑,更要在日常运维中守护每一段线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