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北京延庆。
夜幕下的珍珠泉乡,暴雨如注,山洪裹挟着泥石流咆哮而下,四宝路沿线道路断裂、电力中断、通信瘫痪。
桃条沟村、南天门村、小川村……一个个深山村落,在狂风骤雨中沦为与世隔绝的“孤岛”。
断网、断电、断路——三重封锁之下,灾情信息无法传出,救援指令难以抵达。市区防汛指挥部顿失“千里眼”与“顺风耳”,救灾指挥面临巨大困境。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每一秒都关乎生命。
明知前方危险,他却选择逆行
就在这危急时刻,一群通信人站了出来,其中有一个坚定的身影——中国电信北京公司延庆应急通信抢险队队长、有着21年党龄的老党员董大鹏。
“我去过那里,熟悉地形,也懂技术。”他说得平静,却字字千钧。
这不是他第一次面对险情。多年来,从C网建设到4G网络攻坚,从设备搬迁到基站优化,董大鹏始终奋战在网络建设一线。
正是这份深厚积累,让他在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他深知通信畅通是抢险救灾的神经中枢,更坚信自己有能力打通这条生命线。
7月27日一早,董大鹏带领一支由通信运营商技术人员组成的应急通信先遣队,向着最危险的桃条沟村、南天门村一带挺进,目标明确——恢复通信。
徒步穿越危桥,肩膀扛起“生命信号”
通往南天门村的山路已被山洪撕裂。车辆在泥泞中艰难前行,两侧山体不时滚落碎石,随时可能塌方,路上的每一秒都是惊心动魄。
经过3小时跋涉后,队伍终于抵达村口。然而,眼前的一幕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连接村庄的唯一桥梁已被洪水冲毁,桥面塌陷、钢筋裸露、摇摇欲坠,随时有塌陷的可能。
设备运不进去,通信恢复就是空谈。
“设备不能等,我们人工搬运,徒步进村!”“所有人卸设备,徒步进村!”董大鹏斩钉截铁说道,他背起沉重的卫星背包基站,第一个踏上危桥。
没有退缩,没有迟疑,队员们也纷纷跳下车来,用“人拉肩扛”的方式,将4台卫星背包基站、2台电信天通猫、3台卫星电话、15部对讲手台一点点搬到了南天门村委会前的小广场上。
雨水混着汗水浸透衣衫,脚底打滑、膝盖磕碰,却无人停下。他们知道,每一步,都在为生命开路。
“接通了!”
抵达目的地后,董大鹏顾不上喘息,立即组织架设设备、调试链路。他熟练地操作着仪器,眼神专注,动作沉稳。
“接通了!”信号灯闪烁,卫星链路成功调通。
董大鹏蹲在临时搭建的“移动通信车”旁,手把手教村民使用设备。当他看到一位老人通过卫星电话与子女报平安,脸上终于露出了疲惫的微笑。
“只要能打通一个电话,我们的辛苦就值了。”
7月28日下午5点,第二批保障队伍抵达,抢修工作全面铺开。董大鹏可以轮换休息了,但他依然坚守在现场。
“设备运行稳定吗?信号覆盖有没有盲区?”他一遍遍检查,反复测试,时刻关注着通信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每一格信号都经得起考验。直到7月31日12点,确认南天门村通信全面恢复后,他才拖着沉重的身体撤离。
在这场与暴雨的赛跑中,董大鹏和他的战友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前行。他不是超人,却在危难时刻选择了冲锋,为群众撑起一片“通信的晴空”。他和万千通信保障人员一样,是永远可以相信的“电信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