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以来,滦平县遭遇特大洪灾,道路中断、通信瘫痪、村庄失联……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中,中国电信滦平分公司的一线抢险人员以血肉之躯筑起通信生命线,用行动诠释了央企的责任与担当。
洪水冲垮大桥
马志友:昼夜驰骋的“铁军指挥官”
作为建维组长,马志友的抢险轨迹几乎覆盖了全县所有重灾区。7月26日洪水暴发当夜,红旗乡、小营镇方向光缆被冲毁,他第一时间率队用吊车托起跨路光缆,在湍急洪水中抢通首条通信链路。尚未喘息,又接县政府紧急指令奔赴马营子乡——这个全县受灾最严重的“孤岛”。
连续7天,马志友日均行驶300公里穿梭于各乡镇。8月1日,他带领团队同时恢复红旗、小营固网业务及张百湾机房,次日凌晨又连夜处理滦河沿基站故障。这位“铁人组长”的抢修日志上写着:“光缆断点就是命令,用户需求就是号角。”
席地而坐吃“午饭”
焊在玉米地里的“烙印”
孙凤刚:空地协同的“创新尖兵”
党员、退役军人孙凤刚自7月26日起便扎根马营子乡。面对大桥垮塌、道路绝断的险境,他首创“无人机+人工”协同作战模式:通过专用设备精准测试,判断光缆断点在河对岸,利用无人机悬吊方式将抢修人员、设备和光缆等物资投送至对岸。经过31小时连续奋战,马营子村、南大庙村信号全面恢复,创造了洪灾后“首个失联乡镇复联”的奇迹。
“退伍不褪色,抢险就是新战场!”这位老兵每天仅休息2—3小时,鞋底磨穿。8月1日马营子线路修通后,他转身又投入其他乡镇抢修,用行动践行“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词。
开通马营子石门基站的途中
在马营子龙潭沟寻找光缆断点
在马营子临时接续光缆恢复基站,恢复基站信号
关永前:政企战线的“双线战士”
2022年从建维组调至政企组的关永前,主动请缨重返一线。作为抢修队领队,他带领团队优先恢复张百湾、红旗方向家庭宽带主干,为数千户居民重建网络“生命线”。
“用户等不起!”这是关永前常挂嘴边的话。在处理金沟屯OLT托管故障时,他连续36小时坚守现场,既当指挥员又当技术员,确保政企客户与家庭网络同步恢复。这位“老建维”用专业与热忱,证明了“转岗不转志,离岗不离心”的电信精神。
红旗塔子沟现场熔接光缆
处理红旗塔子沟主干光缆故障
边小亮:跨越险阻的“光缆猎手”
装维班长边小亮的抢险日程表以小时计算:7月25日冒雨处理滦平至虎什哈故障未果,次日便通过跨局跳纤率先恢复百G波分业务;7月29日西沟乡“三断”期间,他协调电力部门绕道丰宁,用“背包基站”让失联4天的村民重获信号;7月30日至8月2日,他带领唐山、保定支援队布放光缆5.1公里,处理周营子等7处OLT故障。
“光缆在哪,人就在哪!”边小亮的手套磨破5双,脚底水泡叠着血泡,却始终冲锋在最前线。
窑沟门小区信号故障测试,寻找断点
张百湾山西头布放光缆,处理周营子OLT托管故障
在这场洪灾中,中国电信滦平分公司累计出动抢修人员420人次、车辆180台次,修复断点237处,恢复基站162个。以马志友、孙凤刚、关永前、边小为代表的抢修人员用汗水与智慧,在废墟上重建通信网络,更在群众心中筑起信任的桥梁。
“他们不是超人,只是把用户需求举过头顶。”正如滦平分公司总经理所言,这些平凡英雄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电信精神,书写了新时代通信人的壮丽诗篇。当洪水退去,山河重整,他们的身影将成为滦平大地最温暖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