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和田,大片戈壁滩一眼望不到头。这里常年刮着大风,通信保障工作面临着重重困难。但就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环境中,32岁的薛涛趴在满是黄土的设备箱上,在临时搭建的帐篷内小心翼翼地调试着光缆熔接机。“就图这片戈壁不再是信息孤岛。等哪天牧民们刷视频不卡顿,孩子们上网课不中断,那我这十年,值!”
十年前,薛涛从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当他了解到边疆地区通信建设滞后,许多人因通信不畅而无法及时获取外界信息时,“总要有人去改变这一切,我年轻,能吃苦,我愿意去!”怀着这样质朴而坚定的信念,薛涛毅然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和田长途传输分局。这位和田长途传输分局的通信守护者,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保障戈壁地区与外界通信畅通无阻。
初到和田的第一个月,一场沙尘暴突袭,导致通信光缆中断。接到抢修通知后,薛涛和同事迅速背起工具箱奔赴现场进行抢修工作。百米外的信号塔在沙尘中时隐时现,抢修队员们逆风而行,裹紧防风面罩顶着风沙,将安全绳紧紧系牢在腰间投入到抢修工作中。在能见度不足五米的环境下,薛涛全神贯注地对接着比发丝还细的断纤,反复检查每一次熔接,确保没有因沙尘侵入而产生损耗。在与风沙的数小时鏖战后,通信终于恢复畅通,他们用沾满沙尘的双手守护着通信“生命线”。
在日常维护工作中,恶劣的自然环境只是薛涛面临的诸多挑战之一。当地语言和文化差异给他的工作带来不少阻碍。但薛涛没有退缩,他主动向同事和当地居民学习维吾尔语,努力融入当地生活。在线路巡查时,他总是虚心地跟着车巡段的师傅们学习干线技术,不放过任何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工作之余,薛涛会学习有关通信工程的教材,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干线维护的最新技术和经验总结,这些积累在风沙中织就一张坚固的通信保障网,让信息的光穿透戈壁的荒芜,照亮每一个需要连接的角落。
薛涛和同事检查线路
尽管工作忙碌,但薛涛并未感到孤寂。周末闲暇时,他会和朋友们夜钓,享受片刻的宁静与放松;也会去图书馆,学习更多有关通信领域方面的知识。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让他在坚守中感受到了别样的乐趣,也成为他继续前行的动力。
十年的坚守,薛涛的足迹踏遍了和田地区的每一段通信线路。200余次修复通信干线故障的经历,见证了他的成长与担当。他的青春,在风沙的磨砺中愈发坚韧,绽放出别样的光彩。当被问及是否后悔当初的选择时,薛涛总是微笑着回答:“祖国培养了我,我就应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愿意做戈壁的通信守护者。”
薛涛和无数默默奉献的通信工作者们用青春和汗水,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守岗位,为边疆地区的通信事业保驾护航。他们的故事,如同戈壁滩上顽强生长的红柳,以坚韧不拔的姿态诠释着电信人的使命担当,在无垠戈壁上书写着属于通信人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