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种
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English
营业厅
网上营业厅 掌上营业厅
返回顶部
西极“电信人”的一天
2025-04-03 新疆公司
分享:
   

“我们计划从乌恰县出发,途经康苏、老乌恰、吉根、伊尔克什坦口岸到达边境界碑。今天的工作任务很重,要隐患排查、线路整治、路由探测,还要到冬古拉玛山口对护边员进行护线宣传,中午可能没有时间吃饭,记得带好干粮。”早上8:30,师傅阿布力克木一边整理仪表工具一边对小徒弟对先纳力说。因为边陲乡村斯姆哈纳不具备住宿条件,维护人员需要当天返回驻地,于是这位柯尔克孜族小伙和他的师傅趁着夜色便早早踏上了前往国门巡检的征程。

乌恰位于中国最西端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境内,被称为“中国西极”。这里不仅拥有中国最晚的日落时分,也同样迎来中国最迟的日出,日出时间约为北京时间上午10点。从乌恰县城出发一路向西到达伊尔克什坦口岸,这条云端天路上的G3013国道是中国通往吉尔吉斯斯坦的重要陆路通道,也是丝绸之路的关键要塞,最高海拔接近6300米,境内峰峦叠起,沟壑纵横,高山上终年冰雪覆盖,山高路险坡陡、气候无常,但对于对先纳力和师傅来说,这些险途就像自家门前的羊肠小道,复杂危险但却轻车熟路。

上午10:15,到达工作的第一站乌鲁克恰提乡,刚被洪水洗礼过的土地变得非常泥泞,原有的路径被冲刷殆尽。“这条附挂在油木杆上的就是通往吉尔吉斯斯坦的中吉国际一、二级干线光缆。现在正值汛期,经常会遇到大风、雷电等恶劣天气,部分地区出现泥石流灾害,灾后沿途杆路存在大量隐患,我们要做的就是确保光缆不受到任何威胁。”对先纳力介绍说。

随后在徒步巡回的两人发现四根杆路有不同程度的歪斜,有些甚至已经倒地,随时有着把光缆压断的可能。两人赶紧忙碌了起来,重新挖坑、将木杆栽入土中将其扶正,再把光缆附挂上去。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实际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对于经验丰富的师傅阿布力克木而言,原本习以为常的登高作业,在这里也平添了几分危险,稍有不慎便可能滚下山坡。在攀登前,两人仔细检查并配齐装备,确保安全措施到位。一人攀爬时,另一人则在下方随时待命,准备接应。他们配合默契,态度严谨,经过一小时的艰苦努力,终于成功处理了多处隐患。来不及片刻休息,两人便立刻踏上接下来的行程。

15:45,车辆驶进吉根乡境内的时候正午日头正毒,师徒两人背着十几公斤重的仪表工器具和护线宣传品走了三公里的山路,才到达护边站。站上的护边员是两人多年的好友,他们见面后亲切地用家乡话问候着,两人还为护边员带来了馓子、油香等一些山上难得的稀罕食物,“你们在巡逻时,如果遇到光缆沿线的施工或者自然灾害,一定要尽快打电话给我。”对先纳力正捧着一本护线宣传册给民兵护边员讲解光缆保护知识。

在乌恰驻守的数年间,对先纳力对辖区内的光缆路由走向了如指掌。在完成巡线任务之余,他和师傅最常做的就是徒步往返于各个护边站,宣讲光缆政策,手把手传授护线技巧,并与驻守的护边员们结下深厚友谊,打成一片。“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将老乌恰、吉根乡的十几名护边员都发展成了义务光缆护线宣传员,他们在边境巡逻的同时也可以保护国防光缆的安全,一举两得,省时省力。”

“我们柯尔克孜族人民觉得在边境地区做一名护边员是一件荣耀家族的事情,而我则成了边境的一名护线员。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坚守着边境的通信光缆。”对先纳力说。

每日穿梭于海拔6000米的巍峨山岭间,巡检线路;在湍急的洪流中,以双手托举,守护光缆……无论严寒酷暑,还是昼夜更替,这位质朴的90后柯尔克孜族青年,通过师傅的言传身教,继承了师傅的忠厚与踏实。他以最质朴、最认真的态度,守护着帕米尔高原国境线上最后一公里的通信线路。截至目前,这条连接吉尔吉斯斯坦的国际光缆已连续8年未发生任何阻断,创造了卓越的纪录。这辉煌篇章,正是他与师傅以汗水和心血共同铸就的。

19:10,在巍峨险峻的山峦间,一辆黄色的通信应急保障车辆沐浴着晚霞,平稳而迅捷地穿行于夜色之中,宛如一颗划破长空的流星。经过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他们终于抵达此次行程的终点——伊尔克什坦口岸。两人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即着手扶正倾倒的标石、重新压实松动的土壤、粉刷模糊不清的标识号。他们徒步跋涉在布满石块与坑洼的戈壁大地上,有时甚至需踏入泥泞的水洼,利用光缆路由探测仪精准探测埋深,仔细核对接头信息。在海拔近5000米的帕米尔高原,对先纳力每走几步便需停下喘息。他站在边境界碑旁,抬起腕表,此时已是21:40,而天边的落日余晖依旧染红了云霞,这里正是祖国最晚迎来日落的所在。

对先纳力说:“就像我们的民族史诗《玛纳斯》一样,爱国主义早已深深根植在我们的血脉里,守护祖国边境上的最后一公里光缆也是我们电信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