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种
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English
营业厅
网上营业厅 掌上营业厅
返回顶部
产业融合谱新曲  变身“田园综合体”——记新疆公司驻阿克陶县喀热开其克乡比纳木村工作队脱贫攻坚工作
2020-08-28  “新疆访惠聚”微信公众号
分享:
   

初秋时节的比纳木村菜田映云、绿树成荫、瓜果飘香、鸡犬相闻。中国电信新疆公司工作队驻以来依托资源优势,找准定位,以特色种植转移就业、休闲旅游为抓手,持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定不移地向着打造极具地方特色的田园综合体前进。

改良田  发展特色种植

比纳木村在维吾尔语中意为“富饶的湿地”,这里盖孜河环绕,景色优美,土地肥沃,但由于长期缺少科学种植方式,种植结构单一,村里农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

工作队经过深入调研,决定依托土地优势,以特色种植为出发点打造田园综合体,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的种植方式,提高“造血”功能,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通过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引进新品种“美国杏李”,招引优质企业负责统一种植、统一销售,实施“一号工程精品果园”项目,引导和鼓励村民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在工作队的支持引导下,有效带动了96户村民发展特色种植375亩,亩均增收600元左右,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同时,还为贫困户提供了43个就业岗位,人均月收入1800元左右。

为了进一步扩大特色种植规模、提高村民收入,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宣传动员村民整合“巴掌地”进行土地流转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企业、合作社和村民分别以资金和土地形式入股,按照2.5:1:6.5的比例进行分红。

贫困户热西旦木·吾山以前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靠种植玉米、小麦的10亩地,日子过得十分穷苦。现在,通过土地流转、果园务工的方式,一年就分别有6000多元1600元的收入,顺利实现了脱贫。

目前,比纳木村共流转土地2684亩,亩均分红530元,真正实现了资源变资产、土地变股金、村民变股东、农民变工人。

引工厂  扩宽就业渠道

工作队的帮助下,村里建起了木材加工厂,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月工资3000多元,口袋一天天鼓起来,我们生活越来越好!”变身成为产业工人的村民开散·托尔逊说道

工作队在入户走访时发现,部分村民有就业意愿,但由于打工的地方离家远,无法照顾家中老人、小孩等原因不愿外出务工。为此,工作队决定将转移就业作为打造田园综合体的关键环节,大力引进企业在村建厂,促进村民就业增收。

了解到大多数村民都有“家庭作坊”式的木工手艺,工作队与村“两委”商议,采用“工作队+村委会+企业+村民”的经营模式引入中小型木材加工企业,整合村级土地、企业技术和村民劳动力采取绩效考核机制,激发村民工作积极性。目前,木材加工厂有27人就业,人均月收入3800元左右,后续将新增生产流水线可提供60多就业岗位。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民技艺、符合企业用工需求,工作队开展了订单式免费技能培训,通过专家授课、远程教育培训等方式,提供先进实用技能培训。目前,比纳木村通过培训实现转移就业200余人,月收入1500至1800元。

“通过参加工作队举办的通信工程技能培训,我顺利成为了一名通信线路维护人员,每个月可以挣到3500元左右。”村民托合提·克热木说道。

农家乐  推动产业升级

“现在有21个村民在农家乐工作,不仅工作环境好,每个月能挣到2500元以上,年底还有分红,日子过的美得很”。从村民摇身一变成为农家乐经理依马木·吾不力高兴地说道

比纳木村景色优美、生态宜人,吸引大量外地游客来此观光旅游,工作队瞄准这一市场,依托特色种植、转移就业提供的坚实基础,将大力发展农家乐作为打造田园综合体的重要板块加以开发,提高村民收入。

工作队积极引进旅游企业,修建特色蒙古包、观景台、环湖长廊凉亭和观光动物园等基础设施,开发特色野生泉水鱼垂钓、环湖自行车、儿童水上乐园、湖上游船项目等娱乐项目,吸引县城居民驻足比纳木村闲暇游玩。同时,依托互联网平台,强化线上线下宣传力度,努力打造当地旅游“网红打卡地”。目前,农家乐日接待游客可达300人,提供就业岗位21个,人均月收入2500元左右,带动村集体经济50万元。

“随着农家乐的生意越来越好了,我们不仅能在农家乐打工挣钱,以后还能将自家种的菜、瓜,养的鸡、鸭卖给农家乐,再挣一份钱。”正在接待游客的村民肉斯坦木·要力瓦斯高兴地说。

现在,农家乐项目已经成为比纳木村发展第三产业、拓宽村民增收渠道的新亮点,有力地推动了比纳木村巩固脱贫攻坚成,为打造田园综合体提供了重要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继续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通过打造田园综合体,带领村民坐上脱贫致富的快车。”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王江彬满怀信心地说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