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种
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English
营业厅
网上营业厅 掌上营业厅
返回顶部
“空心村”里的“实心”男孩 记广西公司扶贫驻村工作队队员梁杨
向芷莹 2019-11-26 人民邮电报
分享:
   


荣庆和/摄

天欲亮,雾犹浓,鸡犬声交融;田林间,巷道口,云深处少年。每天清晨,伴随着鸡鸣声,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的老堡村巷道里总会出现一个瘦削男孩的身影。这个在“空心村”用“实在之心”为村民脱贫办实事的“实心”男孩,就是中国电信广西柳州分公司的扶贫驻村工作队队员梁杨。

饮水思源,侗家男孩初长成

距离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县城30公里的老堡乡,位于浔江、榕江交汇处,因地势险恶,素有“小三峡”之名。人们想要到达河对岸的老堡村,只能乘船往返。这个地理位置偏僻,土地贫瘠的村落,耕地多为半山腰垦荒地,无法种植经济作物,只能靠天吃饭。为了生存,村里的年轻人纷纷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只剩下留守的重病户、五保户、低保户的老堡村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心村”。

这个“年年扶贫,年年贫”的“空心村”,在2017年成为广西公司帮扶对口村。当时,工作刚满三年的青年党员梁杨,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毫不犹豫地向组织自荐成为三江扶贫驻村工作队的一员。

“我是三江本地人,无论是顺利考上理想的大学还是毕业后来到电信工作,都离不开家乡人民的帮助。”这个笑起来有梨涡的侗族大男孩,在谈及主动成为扶贫“前线战士”的原因时说道,“饮水思源,我想为家乡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帮助更多的人过上好生活。我有信心,也不怕吃苦,希望能为村民办实事,带领大家脱贫致富。”

万事开头难。初到老堡村,梁杨还是被眼前的情景吓了一跳——鸡犬遍地走,垃圾遍地有。“村民们的环保意识薄弱,也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扎根扶贫一线,因人施策、因地制宜才能达到精准扶贫的目的。因此了解村民的生活习惯和想法,有效开展扶贫工作,成了当务之急。曾经在村民家门口徘徊1小时不敢进门,被2只土狗追赶,磨烂3双鞋,这个一心一意要为村民办实事的侗家“实心”男孩开始了他的扶贫之路。

因地制宜,电商扶贫拓新路

村子闭塞不通路,思想落后无产

品,是老堡村的真实写照。梁杨时时刻刻都在思考如何能让村民走上致富之路。他深知“扶贫要输血,更要造血”的道理,于是“如何造血”就成了横亘在脱贫路上的一块顽石。

为了解决“造血”问题,梁杨积极带领村民努力寻找收入增长点。在暑气逼人的盛夏田间,如果看到一个身着衬衫,后背被汗水浸透的皮肤黝黑的男孩,那个人一定是梁杨。通过对村内田地为期半个月的实地调研,梁杨和村民决定把种植茶叶作为老堡村脱贫的突破口。一方面,三江油茶作为当地特产声名远播;另一方面,老堡村的土壤条件也非常适合种植茶叶。

确定发展目标后,梁杨多次深入村屯宣传,并组织村民到其他乡镇学习取经。同时,他积极对接县扶贫办、茶叶办等有关部门,联系农技专家对村民进行茶叶种植技术指导,有效激发了村民种茶的热情。除了发展茶叶,梁杨还鼓励村民散养鸡苗,让更多的村民动手养殖家禽,实现产业发展多样化。“我开着面包车从养殖场运送鸡苗回村,担心天气炎热闷坏小鸡,于是开着空调闻了2个小时的鸡屎味。”回忆起当时与鸡苗“共处一室”的场景,梁杨似乎又重新回到了那个充满鸡屎味的密闭空间。但很快他便释然了,因为看到鸡苗送达后村民眼里藏不住的喜悦,他觉得,“原来那都是幸福的味道。”

除了鼓励村民种植茶叶和养殖鸡苗,思维灵活的梁杨还将“互联网+”应用到了精准扶贫工作中。他将村内的实际情况发布到微信朋友圈,为网络销售铺垫造势。主动联系三江的电商负责人,申请开通了微店“老堡村小店”,打通了老堡村电商脱贫通道。消费者能购买到正宗三江茶叶和农家土鸡,老堡村村民也依靠电商增加了收入。

梁杨不仅在农业领域带领村民拓宽了致富路,在医疗服务和文化教育方面同样尽心尽力,帮助村民落实医保政策、修建道路、组织建立“多媒体文化站”“爱心书屋”……

在脱贫攻坚一线,梁杨帮扶的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老堡村人均年收入从两年前的不足4000元提升至近5000元。作为驻村工作队队员,梁杨时刻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这个拥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的初心的“实心”男孩,用自己的热情点燃了扶贫的燎原之火,用自己的努力铺就着老堡村的脱贫之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