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种
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English
营业厅
网上营业厅 掌上营业厅
返回顶部
切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
胡世良 2025-07-25 人民邮电报
分享: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旨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创新动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鼓励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厚积薄发。

减轻科研人员负担,能够持续释放人才创新活力,助力科技自立自强。科研人员是我国基础电信企业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打造世界一流科技型公司的核心力量,肩负着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和任务。近年来,我国基础电信企业强化科技创新,采取了注重考核结果导向、简化项目审批流程、为科研人员提供服务保障等举措,切实减轻了科研人员负担,对促进科研人员潜心研究、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推动科技创新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经笔者所在单位调查发现,目前各种非科研性质的负担仍然较重。主要表现在:一是“五唯”问题仍普遍存在,科研人员考核的压力、激励的相对不公和各种荣誉的争夺,加重了员工心理负担,影响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二是对科研单位、创新团队和科研人员授权不足,科研人员工作缺乏自主性,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员工的创新活力;三是为评奖、评优、项目申报和项目评审等,科研人员忙于写各种材料,而且项目过程性评价较多,科研人员为此要花大量时间在跑关系、打招呼和迎来送往活动上,助长科研不正之风;四是企业内部非科研类会议、外部同质化和低质量会议以及非必要参加的会议较多,这些会议挤占了科研人员大量时间;五是相关事务性、行政性工作和形式主义任务较多。

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既是释放创新潜能的当务之急,更是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型公司的战略支点。为切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保障科研人员将主要精力用于科研工作,我国基础电信企业应切实贯彻国家关于为科研人员减负的政策要求,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为核心,制定科学有效的“减负”举措,系统推进,常抓不懈。

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以破除“五唯”为导向,建立和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和考核激励机制,强化结果导向和绩效导向,进一步完善科技奖励、收入分配、成果赋权等激励制度,让更多优秀人才得到合理回报,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科研人员“挑大梁”,从而形成相对公平公正的企业环境,切实减少科研人员焦虑情绪,真正让研发人员心无旁骛搞科研。

对科研单位、创新团队和科研人员多服务、多支持,充分授权,减少行政性干预,推广项目经理负责制,进一步扩大科研经费管理自主权;要遵循创新规律,尊重员工个性和兴趣爱好,营造开放合作、宽容失败的企业文化,鼓励科研人员卸下包袱、敢闯敢试敢错,不断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和探索精神。

简化各类项目申报和评审流程,精简各种申报材料,减少过程性检查考核,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赋能项目申报和评审以及各种评优工作,减少内容不必要的重复填写,对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的项目无须层层审批。同时,要严格纠正科研不正之风,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学术风气。

转变科研作风,减少不必要参加的会议和外部非权威性、低质量的评奖活动,严格控制科研人员外出参加各种泛滥低质量的论坛、研讨会,企业内部组织的会议要精减,坚持非必要不召开的原则,提高会议效率。

企业还要切实做好科研人员综合服务保障工作,减少各类形式主义任务安排,为科研人员提供必要的行政支持,切实减少科研人员行政性和事务性的工作,共同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