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榆中山洪灾害中,中国电信救援现场上演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黑科技”突围,“空—天—地”立体化装备矩阵出战,正改写抗洪救灾通信保障的传统剧本。
20分钟开通4G基站
12日凌晨2时30分,甘肃应急通信公司静中通设备(甘A828U5)抵达八门寺白崖湾滑坡现场。作业队员仅用20分钟完成卫星对星、数据调测,迅速开通4G移动基站,2公里半径内瞬时接入用户超100户,成为该区域首条恢复运行的公众通信网络。该设备支持取力发电、市电及磷酸铁锂电池三重供电,可在-20℃至47℃极端环境下连续工作,为现场指挥部、医疗点、媒体回传提供稳定网络。
动中通成行驶中的“移动指挥部”
与传统静中通必须停车对星不同,动中通可在80公里/小时行驶中自动锁定卫星,实现“边走边通”。榆中县羊下村至兴隆山景区多处塌方,唯一通道仅余单行道。甘肃应急通信公司动中通卫星车作为“移动指挥部”,在往返转运伤员、物资的30公里颠簸路段全程保持卫星链路不断,车内4G基站持续覆盖半径2公里,为行进中的救援队伍、调度中心提供稳定语音和数据通道,真正做到了“路通、网通、指挥通”。
大型基站车挺进核心灾区
中国电信甘肃公司联合陕西应急公司,将大型基站车部署至兴隆山景区及榆中县羊下村委会。车辆通过光纤+卫星双链路,搭建4G/5G双模网络,发射功率提升3倍,覆盖人员密集区域,满足数千名滞留游客和救援人员的语音、数据需求。后台网管中心远程完成数据配置,确保基站“人到即通”。
卫星便携站打通关键节点
在兴隆山景区,唯一通往核心灾区的盘山公路被滑坡体拦腰切断,传统基站车无法前行。甘肃应急通信公司当即启用卫星便携站——整套设备仅相当于一只登机箱大小,两名队员手提肩背40分钟即徒步突入“孤岛”。展开、对星、入网一气呵成,不到5分钟便通过高通量卫星链路开通4G/5G双模小基站,500米范围内信号瞬间满格,为后续大部队挺进和受困群众报平安抢下了关键的“第一跳”通信节点。
“空中基站”空降孤岛
面对多处道路塌方、车辆无法抵近的情况,甘肃公司首次投入“三网融合”无人直升机应急基站。该直升机携带移动、电信、联通三网一体化基站,从临时起降点起飞后5分钟悬停灾区上空,瞬时恢复方圆3平方公里内三家运营商信号,为被困群众打通“生命报平安”通道。
18公斤背包基站翻山越岭
在兴隆山深处,由两名队员背负的18公斤轻量化背包基站徒步穿越塌方区,5分钟内完成开通,1公里覆盖半径内实现4G/5G双模信号满格。设备支持电池、太阳能、市电多模式供电,可在无道路、无市电的“孤岛”持续工作8小时以上。
智能头盔构建“卫星+公网”双通道
现场抢修队员全部配备智能头盔,内置天通卫星通信模块和移动流量卡,在无公网环境下仍可保持与省应急指挥部的双向语音互通;公网恢复后自动切换高清视频回传,实时将救援画面传至NOC监控大屏,实现“看得见、喊得通、调得动”的立体指挥。
视频回传无人机全程可视化
多架视频回传无人机交替起飞,对滑坡体、河道堰塞等重点区域进行4K航拍,并通过卫星+5G多链路将影像同步回传至后方指挥部,为专家研判水情、制定避险方案提供第一手高清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