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通信”的“反诈大模型”有多厉害?从2022年开始,上海电信开始打造一个能快速、准确揪出网络诈骗分子的AI大模型平台,如今,“反诈大模型”对网络诈骗类行为的判别准确率接近60%,是上海电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中的阶段性标杆成果之一。
每天深夜,“反诈大模型”调用上海电信大数据平台的算力资源,对当天所有业务办理和生产运营等存量和增量数据进行全量AI筛查,“揪出”所有存在风险和嫌疑的用户、行为等,目前,这个上海电信自研的“反诈大模型”在国内运营商领域处于领先水平。
2022年8月5日凌晨,民警闯入嘉定区某小区内的两个单元,一举捣毁藏匿其中的网络诈骗团伙。而就在前一天,即8月4日,上海电信“反诈大模型”准确扫描并识别出上述地址内话务量异常,经过反诈工作组研判后,立即关停所有涉及通信网络和设备并报警。短短数小时后,上海警方即连夜出警完成雷霆反诈行动。
从“反诈大模型”发现异常到警方现场打击诈骗犯罪,时间仅仅过去了不到24小时。在AI大模型的助力下,如此高效的反诈行动,对沪上通信网络诈骗行为进行了高效的震慑和打击,用一张智慧网络让网络诈骗行为无处遁形。
上述案例发生在“反诈大模型”刚刚上线时的小试牛刀。如今,一年多时间过去,历经数十次版本迭代和AI大数据不断学习“练级”,现在的“反诈大模型”已经具备了在“T+1”天内对上海电信在网和新装相关数据进行全量大模型分析的能力,反诈预警准确率高于50%。
目前,该上海电信自研的“反诈大模型”在国内运营商领域处于领先水平,是上海电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中的阶段性标杆成果之一。
01、在黄金72小时内揪出涉诈分子
2022年,面对当时严峻的网络诈骗发展势头,上海电信萌生了利用AI、大数据和算力能力建设“反诈大模型”的念头。
据上海电信反诈专班专家介绍,近年来,网络诈骗行为呈现“狡兔三窟”难以定位、犯罪隐蔽性增强、诈骗行为周期缩短等趋势,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打击网络诈骗的黄金时间被缩短至短短72小时。这意味着,从诈骗分子申请通信资源到行骗得手,常常只需要三四天的时间,一旦有人上当受骗,得手后的犯罪分子很可能会转移到新的地点重新启动作案流程,这为反诈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
留给电信运营商甄别网络诈骗行为的时间更短,仅有短短1~2天,如何在茫茫用户中找出藏匿很深的涉诈行为?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上海电信安管部、客户服务部、网信安部、政企事业群、业管中心等多部门联合建立工作机制,由业管中心承接,旨在打造一个能快速、准确揪出网络诈骗分子的AI大模型平台。
平台的建设研发从2022年夏开始,目前,“反诈大模型”已经成熟应用于日常反诈工作中。“反诈大模型”利用每天深夜时间,调用上海电信大数据平台的算力资源,对当天产生的所有相关业务办理和生产运营等存量和增量数据进行全量AI筛查,并在第二天上午输出运算结果,即所有存在风险和嫌疑的用户、行为等。
根据1年多来的数据统计,“反诈大模型”对网络诈骗类行为的判别准确率接近60%。
02、“懂通信”的大模型
“可以说,我们自研的‘反诈大模型’是一个建立在很强通信专业逻辑上的行业应用类大模型。”业管中心稽核风控中心主任董樑表示,其他行业大模型往往需要以海量数据作为基础,通过持续的AI训练提升模型精准度,但“反诈大模型”天然缺乏AI训练所需的“网络诈骗行为样本”,所以要求开发人员对通信业务场景必须有很深的了解,通过对通信业务逻辑的精细分析,将可能涉诈的业务、行为特征提取出来,“教会”大模型,并不断打磨升级。
一开始,大模型掌握“反诈”的业务逻辑为“0”,上海电信研发人员认为,采用高算力、自动化的常规训练模式,对“反诈大模型”的能力提升效率并不高,所以研发人员和业务专家联合,对于涉诈行为进行充分细致地归纳总结。例如,冒充电商客服安装电话、普通个人用户一次申请多个手机号,又或是话务量连续、集中等潜在的异常现象都是涉诈的典型业务特征,对于此类场景的总结和归纳需要通信业务专家在起步阶段充当大模型的“启蒙老师”。
最终,通过分场景建模、入模特征筛选、丰富衍生特征、模型选择,研发团队确立了“反诈大模型”的研发模式和路径。
“一开始的时候,反诈模型3天迭代一次。”董樑介绍,上海电信的技术和业务专家针对高危设备的实际特性,结合特征重要性,丰富衍生字段入模,更好刻画正样本特征,不断优化参数模型,实现了AI大模型训练上的降本增效。
03、前后端联动 让“诈骗分子”无处藏身
对于上海电信反诈团队来说,反诈是一个系统工程,“反诈大模型”进行的只是“大海捞针”的第一步,后续通过前后端联动,上海电信对涉诈对象进行多维度二次研判和处理,力求对网络诈骗行为进行更精准的打击,同时保障每一个通信用户的通信权益。
一方面,当业务对象出现明显不符合常规的行为时,上海电信反诈专班和ICNOC智能云网操作维护中心等后端部门联动,通过如定时限制呼出、关停设备等不同层级的干预措施予以警告;另一方面,对于模型判别出的涉诈场点进行现场勘验,做到进一步精准研判。
“当前网络诈骗分子变得越来越狡猾,其通信行为特征也越来越多变且难以捕捉,电信运营商只有通过AI大数据和前后端联动的方式,才能多角度、多层次防范诈骗行为的发生。”董樑说,目前“反诈大模型”仍保持约每两周迭代一次的更新速度,以实时更新应对各种新型网络诈骗行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