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种
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English
营业厅
网上营业厅 掌上营业厅
返回顶部
“红色电波之父”蔡威的传奇人生
李熙慧 2021-12-27 海峡都市报
分享:
   

图片拍摄于中国电信博物馆一层展厅(程京生摄)

一位瘦弱文静的青年,戴一副眼镜,少言寡语,他总是坐着工作。从电波中知晓敌人动向,联络左右、决胜千里。那青年是红四方面军的无线电专家,是破译密码的奇才。

但就在1936年10月各路红军即将胜利会师的前夜,这个瘦弱的青年身着羊皮坎肩静静地倒下,再也坐不起来了。

他叫蔡威,他是哪里人、亲人还有谁都没有留下更多的内容。亲密的战友只听过他讲起祖上曾在清朝为官,征缴太平军时,缴获了石达开的贴身佩剑。

没想到,就是这个线索,成为50多年后,寻找他的线索。

近日,记者从宁德市蕉城区委宣传部了解到,蔡威的传奇经历于今年刚编撰成册,目前正在筹划2016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相关活动。

石达开佩剑之谜 

在福建博物院的展厅内,有一件珍贵的展品为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的佩剑,不少看到这把宝剑的人,都会惊叹一句“真难得,还留了下来”。

正是这把青钢宝剑,成为寻找中国“红色电波之父”蔡威故乡和亲人的重要线索。

蔡威牺牲后,他的战友发现他没有留下任何信息和行踪,甚至没有留下遗嘱。几十年来,战友们一直寻找他家人,而蔡威的家人也在寻找失踪的亲人。人海茫茫一直没有线索,突破是在1985年。

那年总参三部原副部长马文波将军来到宁德,他此行重点是查证蔡家是否存有石达开佩剑。对此,宁德县有关部门做了调查,找到了曾保存过佩剑的蔡作柯老人。

马将军还记得蔡威亲口对他讲述石达开佩剑的这件事。

1936年春天,红四方面军长征到四川西北丹巴,就要过金川。蔡威听说金川下游就是著名的大渡河,而石达开当年就是在大渡河边兵败。他邀请时任无线电训练队教员的马文波一起去江边走走。就在那天,蔡威和马文波聊起了石达开,并提到石达开随身佩剑保存在蔡家。

找到石达开的佩剑下落,就一定能揭开蔡威之谜。

蔡作柯是蔡威的堂侄,他说,宝剑的剑柄前面有“青钢宝剑”四个字,剑身上有“二龙戏珠”的花纹,非常锋利。年轻时自己经常把玩,还用宝剑劈过砍柴刀。1956年,当地征集文物,交上去了。

之后,省博在库房内找到了这把宝剑和原始登记档案。

马文波将军回到北京之后,写下了《关于蔡威同志籍贯的调查报告》,将这些详细的情况上报国家。

至此,一柄青钢宝剑洞穿了几百年的历史,蔡威的故事让宝剑有了特别的内容。

老战友自发寻找蔡威家乡 

长征结束后,毛泽东有过这样的评价:“长征有了二局,我们好像打着灯笼走夜路”,“没有二局,长征是很难想象的。”

当时,红军长征中有两个二局机构。一个是中革军委二局,简称军委二局,局长曾希圣。另一个是红军总部二局,简称总部二局,局长蔡威。中央对蔡威的评价是“我军早期杰出的将领,是通信技术侦察领域的开拓者”。

他隐姓埋名从上海到大别山根据地,创建了红四方面军无线电通信事业,建立了对敌人斗争的无线电技术侦察工作,为红军长征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

总参某部刘建京大校说,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质和其他一些原因,蔡威的事迹长期以来鲜为人知,他的烈士身份也一直没有得到确认,就连他的家人也无从知道他的下落。这也是众多蔡威的战友,苦苦寻找他的家乡和亲人的原因,要给烈士的家属一个交代。

“其实寻找蔡威的身份,并不是那么顺利。”刘建京大校说,1982年2月,北京军区副司令徐深吉在《福建日报》上发表了缅怀一位无名英雄,回忆红军长征蔡威烈士的文章,这是宋侃夫、王子刚等蔡威生前战友开始寻找蔡威的家乡和家人的第一步。

此后三年多,尘封多年的历史记忆被完全打开,马文波、肖全夫、陈福初、李永悌、胡正先等红四方面军的老前辈纷纷加入了寻找的历程,这些老前辈基本都是老领导、老同志,也是蔡威的亲密战友。一群白发苍苍的老人,又集合在一起,就如同当年那样并肩作战开始了艰辛的寻找工作。

蔡威从一个达官贵人的家庭,告别生病的母亲和怀孕的妻子,到上海去参加革命。又从上海到长征路,最后是因劳累致病,牺牲在长征的路上。

“他这一路走来义无反顾,说到底就是因为坚持党的理想信念不动摇。”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社长姚计军说,“在那个年代走过来的革命前辈们很多都有蔡威身上的这些东西,要靠我们把它挖掘出来。”

真实姓名蔡泽鏛,又名蔡景芳,1907年出生于宁德县(今蕉城区),1936年9月牺牲,年仅29岁。

破译情报助长征胜利 

“1932年下半年去鄂豫皖苏区,在京汉铁路遇袭的时候见到蔡威同志,后来在一次大会上,见到蔡威同志和徐向前总指挥坐在主席台。”总参某部原副部长、蔡威烈士生前唯一健在老战友胡正先说,“1935年,我调到一台工作,蔡威同志在二台工作,我们见面的机会就多了。”

胡正先说,长征中的蔡威有时几天几夜不合眼,即使是抽空打个盹,他的头上也总戴着耳机。

他就是这样不想错过任何一条情报。

其中一件事情发生在1935年,中央红军退到贵州境内,中央从红四方面军那里获取的重要情报表明,在去同红二、六军团会师的途中,蒋介石已经埋伏了重兵。党中央在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放弃北进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作出了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重大军事决定。

这条情报正是蔡威领导的二台破译了敌人在中央红军周围部署的情报,迅速向中央发报。这份电报将当时中央红军周围的敌军分布情况较为详细地报告了中央,此时正值中央黎平会议以后,遵义会议之前,中央红军正处在敌人围追堵截最困难的时候。应该说,这个电报对于正在艰苦转战中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来说太有价值了。

红军长征中的四渡赤水,是世界经典战役。从四渡赤水每个重要转折点来分析,其背后都有准确的情报支撑。

国民党军队的密码十分难猜,开始只能猜出几个字,以后发展到能译出一部分字,经过逐步摸索规律,终于破译了他们的密码。蔡威将掌握的中央红军周围敌军的部署、兵力、行动方向等重要情报源源不断地送到总指挥部,经分析整理后,由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审阅,再用电报拍发给中央红军。

由于中央红军的电台处在行军状态,方位不断变化,因此蔡威带领电台全体同志坚持全天守听,定时呼叫联络。只要中央红军一宿营,昼夜立即通报。

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逄立左说,蔡威破译了国民党军队大量秘密情报,为粉碎敌人对鄂豫皖苏区、川陕苏区的多次进攻和围剿,为红军长征最后的胜利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他是密码战线上建立了特殊功勋的红军英雄,在事关红军长征的关键时刻都有他的身影。“他是福建的骄傲。”逄主任说。

原载《海峡都市报》2015年9月12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