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种
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English
营业厅
网上营业厅 掌上营业厅
返回顶部
李鸿章与中国近代电报(三)
黎烈军 2020-08-14 《邮电文史》
分享:
   


1908年时的丹麦大北电报公司上海水线电报收发处外景(图片来源:中国电信博物馆)

通过李鸿章20余年办电报活动,可以看出,他办电报具有如下三个显著特征:立足于加强国防,是李鸿章办电报的突出特征。李鸿章办理电报,“以通军报为第一要务”⑯,出发点和着眼点在于加强国防。他一系列活动主要是在加强国防的口号下进行的,由他主持敷设的每一条电报线,都直接与国防建设密切相关。1879年李鸿章首次主持的大沽北塘海口至天津电线即是专用军线,目的在于“整顿国防”。⑰以后无论是他主持的津沪线、苏浙闽粤电线、展设至东北之电线,还是他与陕甘、新疆督抚会同奏设的陕、甘、新电线等,或“为海防经久之规”,⑱或“系筹边至要之图,”⑲都直接缘于国防建设的需要。19世纪60、70年代以后,中国边疆危机接踵而至,“海防”“塞防”相继告急。李鸿章力图通过办理电报以加强国防,这是时代的要求,具有积极的意义。

强调保护中国电信主权,是李鸿章办理电报的另一个特点。在西方列强凯觑中国电信主权的背景下,李鸿章力主自办电报,其强调保护中国电信主权的意图是很明显的。首先,李鸿章自办电报,目的在“杜外人凯觑之渐”,这本身就意味着“保中国自主之权”;⑳其次,李鸿章很强调对外国列强染指中国电信主权活动的抵制。

1882年(光绪八年)英署公使格维纳援引同治九年总理衙门已允设立海线之成案,㉑多次请求由英商添设自上海至宁波、温州、福州、厦门、汕头各口海线。李鸿章以当时大北公司已敷设港沪海线为由,力加劝止,并表示:英商一定要添设也无不可,但必须“仍照前议,不准牵引线端上岸,地方官亦不任保护”。同时他又饬令盛宣怀招集华商,集股添设由沪至粤沿海陆线,“以抵制英人水线”。他认为英商“海线必衰,英人闻之夺气,即大北(公司)亦无所挟持”。他力图以此“杜外人之狡谋,收中国自有之权利”。㉒李鸿章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来考虑抵制外国侵略,以保护中国权利,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尚能在一定程度上作这种努力,还是值得肯定的。

李鸿章不仅力主自办电报,以保中国电信主权,而且在办理电报中,力求由中国人自己办理,“尽量不依赖外国人,并避免外国的势力。”㉓1879年北塘海口炮台至天津电报线竣工,即雇佣本地人作电报工。1880年津沪电报线开工前,李鸿章又在天津“设立电报学堂,雇佣洋人教习中国学生自行经理,庶几权自我操,持久不敝。”㉔李鸿章希望中国人将来能完全由自己来办理、经营电报,以免外人把持中国电信,从而真正做到保中国电信自主之权。

注重利用并支持商股办电报 ,是李鸿章办电报又一个显著特征。鉴于政府财政困难,李鸿章尽可能利用商股办电报,以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李鸿章认为:“当此外人窥伺,必须激励华商,群策群力,共图抵制。”充分利用商股办电报。1885年(光绪十一年)云贵总督岑毓英禀请由广西南宁接设陆线,直达云南蒙自,或由湖南接至贵州,再达云南。事交李鸿章妥议。李鸿章认为:“滇路由广西南宁接至蒙自”,计32站,“山路崎岖”,“且系边荒僻地,商报绝无,常年设局,修守之费,须由官筹,甚不合算”,建议‘改接鄂线,由川入滇,至蒙自五千数百里,其间如沙市、宜昌、夔州、重庆、沪州、成都等处,生意繁盛,商报极多,可资养线经费”,该段电报即可交由商办,“入滇境至蒙自二千余里作为官线”,则由政府出钱办理。㉕这样就可以尽可能利用商股办电报,而减少政府的资金投入。

李鸿章利用商股办电报,是采用官督商办的形式进行的。其所以采用这种形式,李鸿章认为:“总分各局迢遥数千里,常年用费甚繁,未便官为经理。各州县驿站,岁支正饷钱粮已巨,断无余力再筹此费。若酌取商民电资贴补,则以官吏较此锱铢,稍失体统;且出纳之间,稽核难调,弊混滋甚。……惟是商民势涣力散,非善为倡导,则不能集事。”李鸿章试图通过官督商办的形式,充分吸收商股办电报,“国家收消息灵通之益,而无耗损巨币之虞。”㉖

对商办电报,李鸿章多方扶植、庇护。首先,对商办电报,一般全部或部分垫付成本,商人在开办之后再将成本分期缴还;其次,多次奏请清廷饬令地方官对商办电报“妥为劝谕,随事照料保护,勿使稍有阻挠损坏,以期事在必成,庶免华商裹足,外人贻笑”;最后,提供部分津贴和多种优惠政策。津沪线归商办后,李鸿章指示在五年内仍“筹贴每年沿途弁兵巡费一万一千两,以示体恤。”浙、闽、粤三省电报创办时,李鸿章又奏请“由官津贴”巡费每年约湘平银二万两,“以重巡护而纾商力”。商办电报在李鸿章庇护下,还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如浙、闽、粤电报创办时,购买诸如电线、电器等各种材料,均获得免税权。㉗

1885年李鸿章不无得意地向清廷奏报:“五年以来,创设沿江沿海各省电线,绵亘一万数千里,国家所费无多,巨款悉由商集。”㉘应当承认,李鸿章利用商股办电报是颇为成功的,事实上,这也是当时电报事业得以顺利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原载 《邮电文史》总第33期)

注释:

⑯《交通史电政编》,第一章,第 8页。

⑰《交通年鉴》(1935年),《天津电信史料》一辑,第24页

⑱《光绪十年四月二十四日直隶总督李鸿章折》,洋务运动》(六),第355页

⑲《光绪十八年十一月初五日直隶总督李鸿章奏》、《洋务运动》(六),第453页

⑳《光绪十四年四月十四日直隶总督李鸿章奏》,《洋务运动》(六),第401页

㉑ 1870年,总理衙门同意英商大东公司敷设香港至上海水线,但“不准牵引线端上岸,

地方官亦不任保护。”

㉒《交通史电政篇》第五章,第5一7页,第1页,第5页

㉓《田尧号年八月十二日直隶总督李鸿章片》,《洋务运动》(六)第335一336页

《光绪六年八月十二日直隶总督李鸿章片》,《洋务运动》(六)第335一336页

㉕《光绪十一年九月初三日直隶总督李鸿章片》,《洋务运动》(六),第370一371 页。

㉖《光绪九年八月十七日置直隶总督李鸿章奏》、《洋务运动》、(六),第349 页

㉗《光绪八年十二月初八日前大学士李鸿章奏》、《洋务运动》(六)

㉘《光绪十一年八月十五日直隶总督李鸿章奏》、《洋务运动》(六),第369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