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难解困 不倦开拓
王诤工作责任心很强,雷厉风行,说干就干,而且往往事必躬亲,亲临现场抓落实。特别是在接受新的艰巨任务时,那种兢兢业业、开拓进取的精神,就会更加鲜明地显露出来。在到五院参与开创新中国的航天事业时也是这样。他一接到任职命令,很快就到任开展工作。由于五院刚筹建,机构不健全,因此从1957年底到1960年初这段时间,生产任务主要压在了他的肩上。
当时五院百事并举,工作异常繁重,既要组建摊子,扩展队伍,又要接待苏联专家,组织开展研制工作,而且还要进行发射基地的建设。王诤工作繁忙的情景是可想而知的。
世界上有哪个起步创业不是从困难开始的呢?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王诤经常引用这几句古话,勉励大家勇于创业,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为了解决试制中出现的问题,他废寝忘食,不停息地工作,经常是晚上把有关人员叫到办公室或家中交待任务,并不辞劳苦地一次次下基层调查研究,现场解决间题。在一次去陕西的调研中,他先到西安的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与专家教授们一起,花几天时间,研究解决了有关导弹系统中电子部件和控制系统的试制方案;随即就到陕西兴平的工厂,由工厂的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陪同,逐个检查、测试这个厂试制的变流机样机,结果发现全都不合格,这使他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厂领导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一起研究解决办法。经过连续几昼夜的研究,找到了存在间题的原因,并帮助他们列出改进试制方案;接着他又马上赶到宝鸡的工厂,检查陀螺的试制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疑难间题,与工厂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研究。这次出差,他走到哪里都是紧张的工作,一天也没有休息。当时陪同出差的同志半开玩笑地对他说:“你就考虑自己,不管别人。你倒下就睡着,你醒了我还没合眼呢!有人反映不愿和你一起出差,不是因为你厉害,爱发脾气,爱训人,而是你这一手别人受不了。”王诤知道这是对他的关心,他听了只是报以会心的微笑。
1959年,王诊等在莫斯科与前苏联谈判引进技术项目问题(左起:钱文极、刘有光、王译、林爽)
为了保证导弹在飞行前分系统试验的急需,要分别建造空气动力试验用的风洞、发动机试验用的试车台、结构强度试验用的静力试验室等设施。苏联给的样品是已经定型的产品,而且诸如发动机、弹体结构及其部段的强度等,也需要再作试验。为了抢建这些急需的试验设备及场所,王诤从组织设计到施工,经常亲临现场进行督促检查。他深入实际、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作风,不倦开拓进取的精神,在通信事业创建中、邮电事业的奠基中和在电子工业幼芽的培育中一再显现,在航天战线又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物资器材的管理与保障中,王诤坚决贯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方针。当时,在研究设计人员中,有的因经验不足,在设计中对材料宽打窄用或优材低用,也有的认为搞尖端武器就要不惜花钱。针对这一情况,他不断对大家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教育,强调搞尖端武器耗资巨大,要更加注意艰苦奋斗。他说,“我们国家是在很不富裕的情况下搞尖端武器的,与此同时,国家还要搞其他各项建设,搞哪一项也离不开钱。资金从哪里来?我们不能像帝国主义那样靠掠夺,只能靠工农业发展的自身积累。因此,作计划,办事情,当思一米一饭、一钱一物来之不易。资金不足同发展尖端武器需要的矛盾将是长期的,我们只能精打细算,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反对铺张浪费。要用有限的资金办更多的事情,而且要办好。”在工程计划中,他强调对建设“楼、堂、馆、所”要严格控制,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科研设计和生产建设上。他和刘有光政委商定,在导弹没有上天、科研人员的住房没有解决之前,院领导干部绝对不搞将军楼建设,也不搞新的办公楼。
王诤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直到1964年初他离开五院,院的领导干部还是住在原来的宿舍。由于他一贯的教育和倡导,五院广大干部和科技人员养成了勤俭节约办科研、艰苦奋斗搞尖端的好作风。王诤在设计上精打细算,努力节约原材料,凡是国内能生产的就不到国外定货。我国航天事业所用的科研费用和建设资金,同西方国家相比,还不到三分之一,这与他在管理工作中坚持艰苦奋斗办科研的方针是分不开的。
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初期,王诤夜以继日、不知疲倦地努力工作,特别是在组织建设、计划协调、技术协调方面所作出的巨大努力,推动了国内的科技、生产、试验、使用四个方面协作网的组建,对航天事业在千头万绪中迈出第一步,成功地仿制出苏制地对地导弹以及自行研制成功第一枚导弹,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的航天事业能有今天的成就,王诤有不可磨灭的功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