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种
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English
营业厅
网上营业厅 掌上营业厅
返回顶部
王诤传(连载五十六)
鲁之玉 于致田 张伯义 2019-09-04 《王诤传》
分享:
   

尊重知识 关心爱护知识分子

王诤在五院工作期间,正确地贯彻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对知识分子信任爱护、关心帮助并放手使用。

早在全国解放初期,有100多名高级知识分子滞留在南京、上海。他们大都是从国外学成回国的专家。王诤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派人把他们接到北京,保留原薪待遇,并很快组建了通信兵电子科学研究所,接着扩建为电子科学研究院,科研成果直接交由工厂生产。国防部五院成立时,这个研究院整体划归五院,成为突破航天技术的骨干力量。

王诤十分强调新、老知识分子与干部的结合。他说:“五院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年青的知识分子需要老专家的指导和帮助,没有这两部分人的结合,是不可能搞出导弹来的。但光有这两部分人,没有政治思想和事业心很强的老干部去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加强组织计划和技术服务、行政服务等工作,要搞出导弹也是不可能的,这也可以叫做是新、老知识分子和干部的三结合。”他强调要重视和尊重知识分子,说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离不开知识分子,从五院的具体实际看,更是离不开老专家的帮助。他在同一位同志谈话时说:“只有真正懂得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才能自觉地去做团结知识分子的工作。自然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就五院的钱学森、任新民、黄维禄、庄逢甘、梁思礼等等科学家和老专家们来说,他们宁可放弃在国外的优厚待遇,毅然从美国、英国回来,为自己祖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而竭尽才能,这种赤子之心是多么珍贵的啊!’他对老知识分子的重视与崇敬,溢于言表。

王诤强调对技术力量要量才使用,发摔所长。在对五院技术力量的组成认真进行研究分析后,他提出了按三个层次安排人才的意见:一是老专家,这是少数人,但却是中坚力量,是带头人,要给他们加重担子,他们本人不仅要担任技术领导和技术组织工作,而且要交给他们带领青年的任务;二是中年技术骨干,这一部分人数也不多,但他们参加工作时间比较早,有一定实践经验,由他们率领一部分青年知识分子到工厂去执行设计师职责,负责处理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是最合适的,这部分人可以称作设计师工作组;三是调一部分人到机关技术保障部门工作。对这部分同志,要教育他们埋头苦干,甘当无名英雄,尤其是对到领导机关工作的同志,更要严格要求;四是要组织大部分人到工厂去学习生产技能,使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在实践中应用,学到真本事,从而使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技术上很快成长起来。在青年知识分子分期分批到工厂学习时,王诤亲自过间哪些人到哪些厂去,并亲自写信给有关工厂领导,请他们帮助安排。这一有远见的措施,深得老专家和青年知识分子的称赞。


1960年,王诤(后排左一)同苏联专家、国防部五院首席顾问什那金等在浙江省新安江

王诤尊重知识,敬重专家。无论对苏联专家,还是对国内的专家,他都十分爱护和关心。尽管在技术上和工作中难免出现不同看法,有时争得面红耳赤,而他真诚的态度却赢得了新老知识分子的尊敬和爱戴,包括许多苏联专家都视他为挚友。令人感动的是,在1991年航空航天部庆祝中国航天事业35周年时,92岁高龄的原苏联顾问什那金应邀来华参加庆典,提出第一个要见的人就是王诤。当得知王诤已经逝世时,他深为失去这位中国的老朋友而难过,执意要到八宝山灵堂拜渴,向王诤的灵位献了花,并会见了王诤的夫人秦岩,以示慰间,表达了他对王诤的情谊与怀念。

(未完待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