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全球超过35亿智能手机用户中的大多数人都会进行同样的仪式——将手机插上充电器,等待电量达到100%。如今手机早已成为现代生活必需品,但人们对手机的“电量焦虑”也随之成为日常困扰。
2025年5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移动终端用户行为调查报告》显示,高达67%的用户承认不了解正确的充电方法,91%的用户存在至少一种错误的充电习惯。
"手机一定要充到100%再拔掉充电器" "电量降到0%再充更健康" "边充边玩伤害电池"——这些流传已久的观点到底科学吗?今天我们就用科学打破谣言,一起看看关于手机充电的“真相”!
充电时,先插手机还是充电器?
在给手机充电时,你有没有纠结过先插手机还是先插充电器这个问题呢?其实,这看似微不足道的顺序,却对手机电池有着重要影响。
我们日常使用的电压为220V,而手机充电器的电压通常在 5V 以内。在给手机充电时,充电器可以将高压电流通过变压器转变为低压直流电,再输送给手机。如果先将充电器接入手机,再插到电源上,就相当于直接把手机接在电源上,此时可能会产生浪涌电压。浪涌,也就是瞬间出现的超出正常工作电压的过电压,就像电流中的 “小恶魔”,虽然它存在的时间极短,只有百万分之一秒,但长期积累下来,却会对手机电池造成不小的损害。
如果先把插头接入电源,此时充电器已经处于接通状态,输出电压也稳定在 5V 左右,再连接手机,就不太会出现浪涌电压的情况,从而更好地保护手机电池。
此外,当手机充完电之后,最好也先拔掉手机。这是因为在拔下充电器的那一刻,也会产生反向瞬时电流,加速电池的老化。
手机充电一定要用原装充电器吗?
事实上,现在的充电器和手机都比较智能,手机包装内标配的充电器基本采用了现代化充电管理技术,能根据手机提供的信息输出对应的电流,一般不会造成危害。所以,不是必须使用原装充电器,只要是相匹配且通过认证的充电器,同样具备过充、短路等保护机制,可以安全使用。
当然,使用非原装充电器也会存在一些风险。比如充电器和手机支持的快速充电协议不匹配,就无法进入快速充电模式,会导致充电功率降低,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充满电。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会感觉用别人的充电器给手机充电会充得特别慢。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使用无品牌、无认证的劣质充电器,这类产品缺乏安全保障,很可能导致手机电池损坏或其他部件故障。
充电线 VS 充电头,谁决定了充电速度?
“为什么用原装充电头配第三方充电线,充电速度变慢了?”——这个问题困扰着无数手机用户。那么手机的充电速度到底由充电头还是数据线决定?其实答案是:两者共同影响,缺一不可。
充电头也叫充电器或电源适配器,它决定了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大小,两个数值相乘就是输出功率。
一般来说,输出功率越高,充电的速度越快。
充电器的输出功率就像水龙头的出水量设定。正规充电头上都会标注具体的输出参数,比如 5V/2.4A(即 12W 功率)。
如果你的手机支持 12W 快充,却换上了一个 5V/1A(5W)的充电头,就像把大水龙头换成了小水龙头,充电速度自然会大幅变慢。
数据线如同连接水龙头和水桶的水管,虽然看似只是连接工具,实则承担着电流传输的重要任务。
一般来说,传输的电流越高,充电速度越快。
此外,充电线的粗细、长短也会影响充电速度。一般来说,充电线相对越粗短,电流传输阻力越小,充电速度也就越快。
在选择充电线时,应该尽量避免选择劣质的细长线,它们可能会限制快充头的充电效率。建议选用支持5A以上电流的短粗线,以确保充电过程的顺畅和高效。
除了充电头和充电线之外,充电协议也是决定充电速度的一个关键因素。充电协议是手机和充电器之间的一种“暗号”,实际上就是各企业制定的一套充电标准,实际上就是约定输出电压、电流和功率等。它们需要相互识别,只有当充电器的充电协议和手机的充电协议匹配了,才能实现全速充电。比如使用华为的充电头为小米手机充电,那么可能就会因为充电协议不匹配触发基础的5V/2A慢充模式。目前主流的充电协议包括PD、QC、SCP等,因此在选购时,我们需要确认设备对这些协议的兼容性。
所以,充电速度由充电头和充电线共同决定,二者需“门当户对”。我们在选购充电设备时应优先选择原装或通过认证的第三方配件,并注意查看线材的额定电流和协议支持。只有当充电头和数据线完美配合,才能让手机以最快速度 “满血复活” !
充电姿势大比拼:整夜充 VS 随用充
“手机不能整夜充电,会爆炸!”——这句话让多少人睡到半夜惊坐起,慌忙摸寻拔插头?
其实,在通常情况下,合格的充电器都有防止过度充电的安全保护电路,电池一旦充满就会启动保护功能,自动停止充电,或将充电电流降低到很小的范围即“涓流充电”。
虽然总是让电池一直保持满电状态不会爆炸,但也会加快电池容量的损失速度。这是因为手机电池通常都是锂电池,充放电的过程就是锂电池在正负极之间不断往返的过程。手机电池过度充放电时,其正负极材料的结构可能会出现破坏,能够容纳锂离子的空间变少,进而导致其容量也随之降低,电池寿命下降。
现在很多手机都会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智能充电,在晚上充到 80% 之后就会暂缓充电,在第二天早上用户使用手机之前再充满到 100%。如果手机支持这项功能,建议开启。
简单来说,小编不建议大家整晚给手机充电,因为一旦充电器的保护装置失效,或电池本身存在质量缺陷,又没有被及时发现,就可能造成起火甚至爆炸。
其他“坑”手机的充电方式
01 电量低于20%再开始充电
大可不必!手机电量低于20%会触发电量提醒,其实这类似于电池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电量如果低于20%仍然继续使用,就会降低电池的活性,长此以往电池的使用寿命也会受到影响。当电量低于5% 时还继续使用,可能会造成电池过度放电、电池内部的电压过低,从而带来手机无法开机和无法充电等现象。
这是因为现在手机电池都是锂离子电池,没有记忆效应,如果将手机放完电再充电,反而会伤害锂离子电池内部的化学活性。当手机电量降到20%以下甚至自动关机,其实对电池的损伤非常大,会造成充电慢、电池寿命降低等问题,所以不要等到手机没电再去充电。
正确的充电方式其实是随用随充,保持手机电量在20%以上,多次少量进行充电比一次性快速充满更能让电池长期保持健康状态,这种充电方式也能增加电池的循环次数。
02 手机发烫还充电慢,咬牙继续充
夏日炎炎,手机也开始“苦夏”了,充电速度特别慢,边用边充的话,也就刚刚能保持电量不增不掉。有时候充电中的手机越来越烫。手机充电本身就会发热,这也导致充电确实会慢。这是因为锂电池在高温充电时内部化学反应活跃,所以面临使用寿命折损、过热爆炸等危险。为了保护手机和使用者,手机内部的芯片会主动给充电电流限速,甚至暂停充电。
所以如果你感觉是不正常的持续发烫,建议停止充电,虽然手机有保护机制,但是长时间处于温度过高状态,会影响到手机电池的寿命,导致手机续航时间变短。
如果这电非充不可,建议先确保充电使用的是原装或者合格的充电配件,这样能最大程度保护手机。其次,这个时候更不要边充边使用,给手机造成更大的负担。最后,想办法给手机降温,你可以先把厚重的手机壳拆下来,后面放个冰袋试试呢?
如果拿掉手机壳后电池依然发烫严重,建议检查电池或电池管理系统是否出现故障,以防发生危险。
牢记这些关于手机的充电知识,手机又能多挺两年!
参考资料:
1、科普中国:《充电时,先插手机还是充电器?》 《如果不用原装充电器,真的会把手机充坏吗?看这一篇就够了》;
2、央视新闻:《你的手机充电器还没拔?这个举动很危险→》;
3、光明网:《手机充一整夜会更伤电池吗?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4、新华网:《手机充电速度到底取决于充电头还是数据线?以前一直搞错了》;
5、人民网-科普中国:《非原装充电器会把手机充坏?》;
6、中国新闻网:《手机边充电边使用会爆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