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种
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English
营业厅
网上营业厅 掌上营业厅
返回顶部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通信发展大跨越|技术创新 勇立潮头
林婧 赵乐瑄 2021-08-02 人民邮电报
分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息通信业走过一条艰辛而又精彩的技术创新之路。经过学习借鉴、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等,我国信息通信业科技实力显著增强,关键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世界级的制造企业不断涌现,核心专利申请量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标准开始“说中文”。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谱写产业跨越“三部曲”

20世纪80年代初,当中国电信业跳过世界电信业几十年的技术演进之路,毅然决然选择一步到位上程控的战略,给当时较为薄弱的“中国制造”带来了发展的新机,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中国电信业成功地谱写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完美的产业跨越“三部曲”,让我国电信业破茧重生,勇立世界电信业潮头,堪称奇迹。

虽然当时网上的交换设备中有95%都是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但是技术较为落后。数据显示,在整个市话网中,步进制交换机占29%,纵横制交换机占33.7%,电子(包括半电子)交换机仅占6.7%,甚至还有不少是人工交换机。

不仅如此,当时全国各地电话供需矛盾极为突出,解决通信能力不足的问题时间非常紧迫。

面对技术落后以及供需矛盾的严峻现实,横在中国电信业人面前的是两座“大山”:是否引进国外先进的程控交换机?又当如何引进?

在业界广泛而激烈的争论声中,邮电部当机立断,决定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交换设备以及程控交换技术。考虑到国内科研和工业的后续发展,邮电部决定把引进程控交换技术与改造国内邮电工业有机结合,促使通信网络技术水平和工业制造水平同步提升,加快形成我国自己的研发和创新能力,在更高的起点实现通信装备的现代化和国产化。

上海贝尔有限公司应运而生。作为中国现代通信产业的支柱企业之一,上海贝尔的成立堪称划时代。面对资金与技术人才都非常紧缺的现实,邮电部顶住压力牵头引进技术较为先进的S1240程控交换机。在随后部署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发现S1240的软件设计存在漏洞,其网上适用性、稳定性、安全可靠性受到社会的普遍质疑。从1984年到1987年,上海贝尔连续三年严重亏损,资金状况持续恶化。公司仅销售程控交换机17万线,亏损高达1575万美元。在上海市合资企业销售额、产值等统计排名中,上海贝尔排在最后一名。

面对软件设计能力的不足及其后续造成的企业经营压力,邮电部决定加快技术转让和中方人员培训,推动上海贝尔尽快形成独立开发软件技术的能力,降低散件供货价格,积极支持S1240国产化。邮电部从邮电科研院所、邮电部设计院、邮电高校等单位,抽调了大批技术专家到上海贝尔工作。其中,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教授及以上级别的高级专家10余人,工程师、讲师、研究生60余人,各类管理干部70余人。一时间,国内电话交换及相关技术领域的高精尖人才都云集到了上海贝尔,极大提升了我国程控交换技术水平。

1986年12月15日,中国第一个S1240万门局在安徽合肥市宿州路电话局正式开通,在历经引进与“消化”“吸收”后,我国电信业人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了程控交换机技术原理、结构特点和维护知识,同年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套程控电话交换机DS-2000,“中国制造”的步伐明显加快。

“巨大中华”群体突破“中国制造”破茧新生

20世纪90年代初期,通过在大规模应用中学习和掌握程控交换技术,通过引进S1240生产线并“消化、吸收”为我国所用,带动国内包括集成电路企业在内的配套产业的发展。通过自主创新在程控交换技术领域积累了知识和经验,人才、资金和技术资源的流动速度逐渐加快,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得到了飞跃式提升。

时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巨大中华”为代表的一批制造企业乘势而上,敏锐地抓住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实现了国产程控交换机威震世界的群体突破,让“中国制造”破茧新生:

1993年9月至11月底,由信息工程学院提供技术指导,邮电部洛阳电话设备厂、长春电话设备厂、杭州通信设备厂、重庆通信设备厂分别试制完成的4种04型程控交换机通过了邮电部的生产定型鉴定。1995年3月,由邮电工业总公司所属4家生产企业、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等单位联合发起成立的以04机产业化为主体的企业——巨龙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挂牌成立,从此拉开了04机大规模装备我国电信网的序幕。截至1999年年底,04机累计网上运行总量达到2000万线,占局用交换机总量的14%,一举成为国产程控交换机的主力机型之一。

1995年6月,由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邮电部第十研究所和一批留美博士合资成立的西安大唐电信有限公司,通过国内深厚的科研基础与世界先进的设计思想的高层次智力“嫁接”,面对通信大发展给制造企业提供的巨大历史机遇,争分夺秒,连续奋战,仅用1年零8个月就成功研制了SP30超级数字程控交换机。相关专家表示,SP30交换机达到了20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到1997年年底,SP30 销售近200万线,进入全国25个省、自治区、自辖市的电信网。

成立于深圳、早期靠代理港产用户小型程控交换机起步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敏锐地抓住国内通信建设对于大型程控交换机的需求机遇,投入全部资金招兵买马,历时3年成功开发出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大浪淘沙,华为逐渐从程控交换机领域的后起之秀发展成为国内固网领域的主导厂商。

1993年3月,由航天系统的691厂和深圳广宇工业公司与民间科技企业深圳中兴维先通设备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深圳中兴新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在深圳成立,其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中兴通讯从自主开发小型用户交换机起步,广泛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程控技术精髓,又利用邮电科研院所提供的技术和人才支持,历时两年多,于1995年11月成功开发出ZXJ10大容量局用数字程控交换机,并获得邮电部电信总局颁发的入网许可证。到1996年,中兴通讯ZXJ10机实现销售合同额6亿元,快速成长为国产程控交换机的主流机型。

以巨龙、大唐、中兴、华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国内设备制造业的异军突起,极大地改变了中国通信设备市场的竞争格局,“中国制造”令无数国人为之振奋、欣喜不已。时任邮电部部长的吴基传在一次会议上从巨龙、大唐、中兴、华为4家公司名称中各取前一个字,形象地称之为“巨大中华”现象。从此,“巨大中华”的美名不胫而走,逐渐成为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代名词,在国内外通信业界声名鹊起。

更高层次的95%群体突破的质变

1996年,全国电话网络建设渐入高潮。与此同时,程控交换机市场的激烈竞争也开始全面进入白热化。一大批程控交换机合资企业拔地而起。同时,进口的机型也不在少数,中国通信市场云集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的交换机品牌。

刚刚起步的“巨大中华”与跨国公司完全处在不同的重量级。他们求助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汇聚到了邮电部。

1996年4月初,由邮电部计划建设司牵头主办的“国产程控交换机用户协调会”在北京低调举行。邮电部计划司司长刘立清在会上对运营企业代表慷慨陈词:“此次会议是支持国产程控交换机发展的重要会议,希望代表们带着爱惜的感情支持民族工业,希望在中国市场上有国产交换机的一席之地,有我们自己耀眼的中华牌。”

不久,更大力度的政策扶持到来了。1997年7月底,第二次国产程控交换机用户协调会在北京再次举办。这一次,邮电部计划建设司司长王建宙把邮电部的政策意图讲得更加清楚:为了支持民族交换机产业发展,邮电部从1995年年底开始不再安排贷款进口程控交换机。明确要求运营企业在性能价格比相当的情况下,应优选国内厂家的产品。这次协调会签订订货协议的订货量达1700万线,是首次协调会订货量的2倍多。

1998年,“巨大中华”等国内厂商在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上取得关键性突破,相继推出GMS交换系统。同年11月3日,“国产移动通信系统设备用户协调会”在北京举办。与前两次协调会相比,这次协调会的规格明显提高。信息产业部副部长杨贤足出席会议,对设备生产厂家和运营企业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三次用户协调会的成功举办,为正处在成长中的国内设备制造商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为他们的整体突破和快速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电话交换设备除去极少量以前遗留下来的进口设备之外,国产化率已经达到95%。但那时的95%“含金量”却低得可怜。程控交换机完全是一片空白,大量的设备是步进制、纵横制,县级以下地区电话网几乎是清一色的“摇把子”……这样的95%并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因为它根本无法满足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的需要,无法满足用户“装得上、用得好”的基本需求。

之后的30年,更高层次的95%出现了。信息产业部在2007年年底作的一项调查中发现,当时我国电话交换设备的国产化率再次超过95%。这个95%的“含金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因为这个95%是建立在全部数字化、程控化的基础上。从技术水平上来说,我国通信设备不仅丝毫不逊色于发达国家,而且高于大多数发达国家。不仅如此,1978年时还没有光传输设备、软交换设备、移动通信设备等,其国产化比例都超过了95%。这是一次跨越历史的质的飞跃!

国际标准“说中文”全球舞台扬国威

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通信制造业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中国电信业放眼全球,开始进军国际通信技术标准竞争领域。

1997年4月,国际电信联盟征集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技术方案。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和业界专家敏锐地意识到,这是我国掌握移动通信产业发展主动权、冲击自主创新制高点的大好机遇。为此,邮电部于1998年年初在北京召开了专题会议,决定由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牵头,以SCDMA技术为基础,起草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提案,代表我国向国际电联提交。

此时距国际电联提案最后截止日已不足半年。在移动通信专家李世鹤的带领下,我国开始了紧张的3G技术标准提案的起草工作。1998年6月,我国完成了3G标准提案的起草工作。1998年6月30日——ITU 3G标准提案征集截止日这一天,名为TDSCDMA的3G标准提案被正式提交到国际电信联盟。这是我国百年电信史上第一次向国际电联提交完整的电信系统标准。

2000年5月,世界无线电大会正式批准了第三代移动电话标准建议书。我国的TD-SCDMA提案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从16个候选提案中脱颖而出,正式成为国际电联认可的三大国际3G标准之一。2001年3月,TD-SCDMA又被具体负责标准制定的3GPP组织接纳,成为3GPP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支持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 SCDMA标准的发展。2002年10月,信息产业部发布我国3G频率规划方案,给3G TDD标准规划了155MHz频率,为TD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频率资源,也向全世界表明了我国政府支持TD标准的明确态度。

然而,TD标准的国际化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03年6月,在ITU世界无线电大会上,日本突然提出要在我国已经分配给3G TDD业务的频率上发展卫星广播业务。对此,我国政府代表团理直气壮地进行了反击,最终使得日本代表团的提案未获通过。2007年,Wimax在当年11月举行的世界无线电大会上正式成为3G国际标准,Wimax的支持者提出要在TD扩展频段上开展Wimax业务,对此,我国代表团在世界无线电大会上明确反对。同时,中国政府积极争取亚太和欧洲相关国家的支持,成功使TD扩展频段被国际电联列为4G候选频段之一,抑制了Wimax阵营试图挤压TD发展空间的设想。

此后,我国TD 开发者及时跟进,适时启动了TD-LTE的预研和相关提案的起草准备工作。时任信息产业部3G领导小组组长的奚国华提出,以我为主,与WCDMA阵营合作,将两种TDD标准融合为一种TDLTE标准提案的设想。2007年11月,由中欧27家企业联署提交的TDD-LTE技术提案在3GPP工作组会议上获得通过,为TD长远发展找到了最佳出路。2008年8月,TD-SCDMA网络成功服务于北京奥运会,超过10万名国内外用户和志愿者亲身感受了TD技术带来的新体验,中国政府如期兑现了对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

原载《人民邮电》报2021年6月3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