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种
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English
营业厅
网上营业厅 掌上营业厅
返回顶部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红色通信故事|电报促成 三军会师
武锁宁 2021-05-17 人民邮电报
分享:
   

到了哈达铺,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深情地写下:“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期盼早日实现三军会合。然而,由于张国焘分裂主义的阻挠,从党中央和红一、三军团穿越岷山进驻哈达铺,到一、二、四方面军甘肃会宁大会师,又经历了一年多的艰难困苦。

深情挂念 各路红军

中央率红一、三军团突破腊子口,一路向北,1935年9月18日,攻占了“天开地阔”的哈达铺。

哈达铺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西北角,四川通向兰州的一条大道贯穿全境,方圆几十公里,人口稠密、商业繁荣,是陇南商品集散中心。这里物资丰富、价格便宜,一块银元就可以买到五只鸡,两块银元可以买一只羊,10个鸡蛋才卖一毛钱。加之红军到达时,得到了当地开明人士的配合,重创了地方军阀鲁大昌部,缴获了大批军粮和食盐,给养得到极大补充。中共中央决定,部队就地休整一周,并给每位红军战士发了一块银元。

9月20日,毛泽东和张闻天住进了哈达铺镇义和昌药店后面的小院里。一住下,毛泽东又像当年在井冈山时那样,让侦察连连长梁兴初带人到街上去找点“精神食粮”。

很快,他们带回了“重大发现”:原来,哈达铺一带盛产黄芪、红芪、当归、柴胡等60多种名贵药材,尤其以岷归享誉国内外。云集于此的来往商贾关心市场行市和家乡情况,订报、买报的人较多。镇上的代办邮局里就有不少报纸。

其中《大公报》登载的一篇阎锡山的讲话,透露了大量关于陕北红军的信息:“全陕北二十三个县几无一县不赤化,完全赤化者八县,半赤化者十余县。现在共党力量已有不用武力即能扩大区域威势。”而且还披露:刘志丹的红二十六军控制了陕北大块区域,四方面军徐海东的红二十五军已北出终南山口,威逼西安。

毛泽东看了这些报道,就像当年三湾改编时知道罗霄山脉中段有个井冈山一样兴奋。9月22日上午,在义和昌药店召开的中央领导和红军团以上负责人会议上,毛泽东首次提出“到陕北去”的主张。会议还研究决定以红一方面军一、三军团为基础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支队——陕甘支队,毛泽东兼任政委,彭德怀任司令、林彪任副司令。

当天下午,中央在哈达铺的关帝庙召开了红军团以上干部会。毛泽东幽默地说:“阎锡山为共产党做了一个很好的情报员……哈达铺是红军长征的加油站和转折点。”

29日,红军夺取了通渭县城。当晚毛泽东骑马来到县文庙小学接见一纵队指战员时,满怀深情地朗诵了赞颂红军长征的不朽诗篇《七律·长征》。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在这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诗句里,寄托着毛泽东对红二、四方面军的深深眷念和期盼。

电波架桥 挫败分裂

1936年年初,王诤等人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和红二、六军团恢复了联系,并配合国际代表张浩展开耐心工作,逐步扭转了局面。

早在1935年6月,原负责与红二、六军团联络的无线电分队划归红四方面军。不久,张国焘下令收缴控制了该台的呼叫和通报密码,导致北上的中革军委无法和红二、六军团联络。

1935年9月,蒋介石调集130个团的兵力,对湘鄂川黔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围剿”,在此情况下,红二、六军团主力被迫撤出根据地,开始战略转移。9月29日,红二、六军团电台与随红四方面军行动的总司令部电台恢复联络。

因总司令部电台仍然沿用原中革军委的频率、呼号,故红二、六军团以为与中革军委恢复了联络,殊不知此时的总部电台已被张国焘控制。

1936年1月21日,周恩来在致张国焘的电报中提出:“请将二、六军团密码速告知,以便直接通报。”张国焘为隔绝中共中央与红二、六军团的直接联络,先是拖延,而后回电称:“我们对二、六军团之各种情况甚为明了,可以完全帮助他们,勿念。对红二、六军团的行动方向与政治上有何指示,请直接发我处转去,因他们在行动中,时间宝贵,电台甚忙,勿耽误其时间。”妄图以此阻断中央与红二、六军团的联络。

1936年1月27日,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正在收发一份长报时,被中革军委电台捕捉到信号。王诤亲自上机,将频率对正后,伺机插入。当这份长报发到400字的时候,红四方面军电台要求暂等10分钟。趁此间隙,王诤立即开机用明码呼叫红二、六军团电台。因其信号音调和发报手法不同于红四方面军电台,引起了红二、六军团值班报务员龙振彪的警觉,当即发问:“你是何台?”王诤知道从中央苏区派到红二、六军团的报务员熟悉自己以前的职务,就机智地用明语回答:“我是总队长王诤,奉命与你们联络,请阎(知非)队长上机,有重要事要谈。”阎知非上机后,双方约定了保持联络的方法。

不久后,中革军委又给任弼时发了一份电报,让他劝说张国焘放弃错误做法,和红二方面军一起北上,共同创立西北抗日根据地。

在劝说张国焘放弃分裂的过程中,1935年11月从共产国际回国到达陕北的张浩(林育英),多次致电张国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35年11月,张浩和报务员赵玉珍带着密码,经外蒙古到达瓦窑堡。1936年1月,三局专门成立无线电11分队,用直罗镇战役缴获的50瓦电台和张浩带回的密码,与共产国际恢复了中断一年多的无线电联系。进而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战略转移的行动得到了共产国际的理解和支持。1936年1月24日,张浩给张国焘发电指出:“共产国际完全同意中国党中央的政治路线,并认为中国党在共产国际队伍中,除联共(苏联共产党)外是处于第一位的。”这一电报进一步打消了张国焘的幻想。

百丈关战斗失利以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南下路线”走不通。在共产国际代表和红二、四方面军大多数同志的推动下,1936年6月,张国焘不得不取消了“第二中央”,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一起踏上了北上的征途。

另立中央 罪恶滔天

然而,由于张国焘的固执和阻挠,“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愿望,又过了一年才实现。

就在毛泽东惦记左路军安危的时候,张国焘却一意孤行。1935年9月中旬,在张国焘的驱使下,右路军的红四方面军指战员在“打回通南巴”的口号下,又一次折返草地,踏上了更加艰难的“回头路”。

天气转凉,寒风扑面,冷水刺骨,加之心里的寒冷,当折返的红军看到一个月前留下的一堆堆篝火灰烬和吃剩下的骡马骨头,还有一具具开始腐烂的战友遗体时,战士们眼泪长流,却哭不出声来。

10月初,左路军和折返的右路军在卓克基一带会合。10月5日,张国焘召集高级干部会并作长篇报告,突然宣布要组成新的“临时中央”,并要大家表态。

朱德总司令心平气和地说:“大敌当前,要讲团结嘛!天下红军是一家。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是个整体……可不能叫蒋介石看我们的热闹。”

张国焘见朱德不支持他,就直接宣布了“临时中央”名单,并宣布停止毛泽东、周恩来、博古、洛甫的工作,开除他们的党籍;下令通缉杨尚昆、叶剑英,免职查办。

会后,张国焘还向红军总部电台发出命令:“所有未经我签字的电报一律不准发出!”不久,还对中央红军调来的无线电人员采取了“组织措施”:原红一方面军无线电六分队分队长刘寅到通信学校当教员;第一分队被调整到川陕省委,队长罗若遐调到新闻台,负责抄报,不许发报。

张国焘宣布另立“临时中央”的闹剧,使刘伯承彻夜难眠。他想到手里掌握着一本与共产国际联络的密码,如果落到张国焘手上,让他通过电报蒙骗共产国际,将给党造成巨大的麻烦。于是,他以借书的名义来到司令部秘书刘少文的住处,把写着密码的英文《鲁滨逊漂流记》烧了,为党避免了更大损失。

朱德反对张国焘的分裂行为,但作为红军总司令,他明白:大敌当前,内斗是死路,只有维护红军团结才是上策。

10月7日,蒋介石下达了围剿南下红军的手令。蔡威很快截获破译了敌军密不透风的围剿方案。得知敌军的部署后,朱德指示徐向前:“先打绥、崇、丹、懋之敌。不打,活不下去了!”刘伯承据此制订了战役计划。从10月8日开始,集结在马尔的数万红军分成两纵队开始行动。红九军第二十七师疾行500余里,夜袭达维,把敌人第四旅堵在了被窝里。接下来三天,红军打下了绥靖、丹巴、崇化、达维、抚边等几个城镇,击溃了杨森、刘文辉的6个旅,歼敌3000余人。

为了证明自己“南下战略”的正确,张国焘不顾朱德的意见,又制订了一个大得惊人的“打到成都吃大米”的《天、芦、名、雅、邛大战役计划》。1935年10月24日,红军分成数路从丹巴、达维等地出发,昼夜不停向南突进。红军又一次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10月的天气更加寒冷,许多体弱的战士趴在雪堆里昏迷后牺牲了,有的站着休息,就再也抬不起腿来,成了永远的“雪人”……

越过雪山后,听到“四川剿总司令”刘湘的电台连续发出四组“十万火急”的电码。蔡威立即命令“锁定它”。但是由于天气恶劣、雷电交加,电波受到干扰,讯号辨别不清。蔡威很快意识到:恶劣的天气干扰了红军,也干扰了敌人;我们抄不下来,敌人也抄不下来。果然,敌人所属电台纷纷要求重复。那天红军电台顺势坚守18个小时,抄全了刘湘的电报,摸清了敌人的部署和任务。

蔡威把情报梳理清楚后向朱德、徐向前作出详细报告。徐向前问:“敌人总兵力多少?”蔡威答:“20万。”朱德问:“国民党中央军有什么动静?”蔡威回答:“蒋介石电令薛岳立即北上,火速开进百丈关。”

听了蔡威的准确报告,朱德、徐向前对视了一下,意识到这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恶仗。

张国焘却不知深浅,得意地让人给陕北发电:“我军占领芦山,正乘胜夺取名、雅,打开了川西门户,奠定了川康苏区胜利的基础,证明了南下不利是胡说……”

然而,违背实际的“南下计划”很快换来了沉重代价:当红四方面军再次向百丈关发动攻击时,刘湘出动飞机轮番轰炸,炸弹像冰雹一样在红军战士头上砸下来。敌机一次次俯冲投弹,红军没有任何有效武器抵挡。大批红军战士倒在了血泊里。这次战役前后七天,伤亡竟达两万之众。

此时,薛岳的6个师已经突破南线阵地,刘湘的主力从东面压过来,西边的刘文辉也在猛烈攻击。红四方面军三面受敌,朱德、徐向前、陈昌浩毅然决定:放弃原计划,撤出百丈关。

亏得一场罕见的大雪瓦解了川军的攻势,红军得以在天全、芦花一线构筑工事,形成对阵态势。

12月5日,受到刺激的张国焘在另立中央两个月后,歇斯底里地向中央摊牌了。他叫总部电台以“党中央”的名义给陕北彭德怀、毛泽东发去一份电报:“甲,此间已用党中央、少共中央、中央政府、中革军委、总司令部等名义对外发表文件,并和你们发生关系。乙,你们应以党北方局、陕甘政府和北路军,不得再冒用党中央的名义。丙,一、四方面军名义已取消。丁,你们应将北方局、北路军的政权组织情况报告前来,以便批准。”

张国焘在分裂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公然对党中央颐指气使,让宋侃夫、蔡威和王子纲他们大吃一惊。

电报促成 三军会师


1936年7月,集结到川西高原上的两支红军部队计五万余人,分成左中右三路,进入草地,踏上了北上的征程。

这已经是蔡威他们第三次过草地了。这一年多的奔波、煎熬、郁闷和超强度的日夜工作,终于把意志超强的蔡威击倒。侵入血液的伤寒杆菌使他全身中毒。

一天,侦察台把截获的敌新编十四师的一份密电,送给刚刚从昏迷中醒来的蔡威。通常蔡威一看抄报纸的开头结尾,就可大体判断出这是川军哪部分的密码。可是,这份密电既没有标明部队长官姓名,密码的编制也是新的。蔡威感到此件非同一般,立即强撑着开始破译工作。

经过艰苦的推演破解,鲁大昌关于坚守岷县“军力部署”的500多字的电报,终于一点点展现在一身虚汗的蔡威面前。

徐向前接到电报后,据此制定了《岷(州)洮(州)西(固)战役计划》,并立即组织实施,再一次叩开了北上的大门。

9月16日至18日,红军总司令部在岷州三十里铺召开中共西北局会议,朱德力主按中央要求加速北上。而张国焘故态复萌,反对北上,主张西渡黄河进入青海,绕道甘肃去新疆。与会的任弼时、傅钟等都赞成朱德的意见,陈昌浩也反对“西进”。会议开到第三天还是争执不下,张国焘突然提出辞职,带着他的警卫员和骑兵连住到后勤部去了。

“他不干,我们干。”朱德、陈昌浩只好找来参谋长,挂起地图,开始制定《静(宁)会(宁)战役作战方案》。

但到了傍晚,张国焘又派人通知所有西北局成员到他的住处开会。张国焘自以为是西北局书记、红军总政委,他有最后决定权。然而,与会者都一致赞成朱德的意见,成了孤家寡人的张国焘不得不表示:“既然大家都赞成北上,那我就放弃我的意见。”

然而,就在朱德把岷州会议决议电告党中央并展开部署,各部队已开始北上的时候,张国焘突然又给各部队发电:“停止北上,掉头西进。”

面对危害全局的突变,朱德一夜无眠。他知道,如不阻止张国焘的行径,后果不堪设想:首先,一旦红四方面军西移,已经东出的红二方面军侧翼完全暴露,胡敌兜击包围,红二方面军就可能全军覆没。其次,红四方面军一旦全部西渡,敌军只需留下少部分兵力沿河警戒,而后集结其主力扑向红一方面军,孤军迎敌的红一方面军也将面临险境。

但是,朱德明白,按照当时的指挥机制,他个人难以力挽狂澜,只能把真实情况报告党中央,请中央出面制止张国焘的胡作非为。

1936年9月22日一早,朱德亲拟了三份电报,叫参谋送去发报。没想到电报送到红军总部电台,被退了回来。原因是:“张主席有指示,没有他签名的电报一律不许发。”

朱德无奈,对傅钟说:“你是西北局的组织部长,你出面吧,给他们讲讲组织原则。”

傅钟来到电台,强调:“这三份电报事关红军前途大事。现在我代表西北局组织部问问大家,怎么办?”

一阵沉默后,电台台长王子纲首先表态:“给朱总司令发报!出了问题我负责。”

“对,给朱总司令发报!”其他同志随后一致呼应。

关系红军命运的三份电报终于发出,力促三大红军主力会师。

然而,就在9月22日午后,因劳累过度、心力交瘁,蔡威在岷山脚下永远闭上了眼睛。

傍晚,朱德、徐向前、陈昌浩、傅钟等总部领导和电台全体同志,在蔡威的墓前,脱下军帽、低头默哀。

1936年10月9日,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终于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这一天,距离毛泽东带领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长征吴起镇已过了一年多。

原载《人民邮电》2021年4月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