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种
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English
营业厅
网上营业厅 掌上营业厅
返回顶部
通信变迁在山村
王庭荣 2020-03-13 《人民邮电报》
分享:
   

图为中国电信重庆云阳分公司抢险人员徒步携带抢险工具奔赴通信抢险一线。(杨爱民 摄)

我的家乡是贵州乌蒙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村民们长期以来以传统农业为生,很少有人走出去,一直都很贫穷落后。

以前,家乡人民要与外界联系,多以书信为主。信件往往要十天半月才到得了村里,村民根据估算的信件到达时间,需要时时到村里去翻找,时间一长就容易丢失。我在省城读书的时候,与家里的通信就是依靠信件,一封信件寄出,就是寄出了一份企盼。

 信件不仅慢而且耽误事,村民如有急事,就只能去乡邮局发电报,电报是当时传递最快、最先进的通信方式。电话对村民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在那电话还不普及的年代,只有乡里一些政府部门才有电话,并且还是“摇把子”,不仅接续时间长,而且通话质量还很差,要让对方听见你说的话,必须大声吼。因此,人们常常形容那时的农村“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是十分形象的。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通信业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为改变落后的通信面貌,贵州邮电开始进行“两化”(即电路传输数字化、电话交换程控化)建设,农话程控化改制也相继展开。1997年2月,我的家乡开通了程控电话,与市话实现等位数字拨号,接入国内、国际直拨网,彻底告别“摇把子”。

 程控电话给人们的通信带来极大便利,随着初装费的大幅下调,一些有眼光、有头脑的村民纷纷把电话请进家,方便与外界的联络。程控电话开通仅一年多,村里就有10多户人家安装了电话,人们梦想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在农村变为现实。为此,我把这一新景象写成稿件,还发表在了地方的报纸上。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通信业发展突飞猛进,在寻呼机之后,又有了GSM移动电话,这些新技术也影响着农村的发展。村后的山头上矗立起了高高的通信铁塔。随着资费的平民化、无线通信设施的逐步完善,移动电话在村里慢慢普及起来,就是上山砍柴、田间干活,村民也可掏出手机随时随地与外界联系。想起过去,要有事需外村人来帮忙,或让亲戚来家做客,要人去告知,远的村来回要走一天。这下好了,用村民的话说,一个电话就“搞定”。

 近年来,通信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光纤宽带网、3G、4G网也覆盖到村子,并带动了互联网在农村的应用,开启了村民的网络新生活。过去不知上网为何物的村民,现在也慢慢懂得了用电脑、手机上网,获取生产和生活信息。宽带互联网不仅填平了山村与外界的“信息鸿沟”,而且还给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过去,村民外出打工,要千里迢迢提前赶到城里买车票,现在坐在家里,利用电脑或手机,动动鼠标或手指,随时就能买到火车票,方便又快捷。通过宽带互联网,村民们还看上了高清电视,解决了过去看电视难的问题,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村电商亦蓬勃兴起,许多村民做起了电商,不仅可以采购农资产品,还可将自己生产的农产品销到山外,互联网给村民带来了一条新兴的发家致富路。我舅舅长年在外打工,在农村电商兴起之后,他看到商机,也回村开了一家淘宝店,如今生意红火,再也不用在外奔波劳累,过上了幸福生活。

 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也推动了“互联网+农业大数据”服务在农村的应用。根据规划,家乡开始实施“智慧乡村”战略,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的智慧农业、智慧旅游在家乡已逐步推广实施起来。智慧农业、智慧旅游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引擎,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改变世界,科技改变历史,对今天的人们来说已不再是口号。通过小山村的通信变迁,我们可以真实地感受到我国科技事业的进步,感受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