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种
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English
营业厅
网上营业厅 掌上营业厅
返回顶部
长途台的激情岁月
李建平 2019-06-21 人民邮电报
分享:
   

 
                                                    (图片来源于网络

神秘又神圣的工作

上世纪70年代,我有幸成为一名话务员。那时,陕西宝鸡市只有2000门交换机,也就是说,全市包括各大机关、厂矿在内,市话用户不到2000户。当时,只有单位才有一部或是几部电话,私人家中几乎没有电话。即使是市委、市政府或是桥南的一些国防大厂,也只有小型的小交换机,设有总机,总机对外也就两条或是几条外线。那时候打长途电话,非经过长途台接续不可,很不方便。除了公事或是业务联系外,老百姓即使是有急事,也多用发电报来联系,一般是很少挂长途电话的。

当年的长途台在社会上是一个让不少年轻人向往的地方,在多少人的心目中,它是一个神秘而又神圣的工作岗位。殊不知,话务员每天上班耳机一戴就是几个小时,面对的是安装着电键和电路插孔的机台,很是单调。话务员得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眼耳口手并用,单手记录,交叉操作,“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帮用户之所需”,经常忙得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当时,长途台有20多名话务员,有两个记录台、一个查询台和八九个接续台。每个话务员分管着46条电路,24小时“三班倒”,担负着全市长途电话来话、去话、转话的接续工作。宝鸡到西安和市属各县有直达电路,到首都北京有直达电路,到省内其他地市的电话以及出省的电话,除了甘肃的西峰(因为与宝鸡相邻有直达电路)外,其他的都是由西安局转接。

长途台在当时是邮电局主要的业务部门之一,是局里的一个窗口。局里提的口号是:“机线为业务,业务为用户。”要求话务员熟记业务规程、苦练基本功、背号码、熟记地名和路由、练习操作法、讲服务用语等。同时,对长途电话的接通率、逾限率以及话务员工作中的差错率都有严格的标准、要求和考核制度。

长途台设有挂长途电话的113台和查询电话的116台。打长途电话,公事得先通过单位的总机或是能记账的电话拨113台;私人电话必须到邮电局的营业厅去挂。长途台的记录台受理后就转到接续台去接续,接通后,发话人和受话人才能讲上话。一般而言,用户挂了长途电话后就哪儿都不敢去了,只能耐着性子老老实实地等着,因为,电话到底什么时候能接通是个没准儿的事。诸如,电路空不空、受话人在不在,还有话务员之间协作配合的好坏以及发话人有事临时离开等,都是影响因素。挂了长话后,有时候十几分钟电话就接通了,有时候等几个小时甚至一天也不一定能接通。

长途电话分为防空电话、疫情电话、首长电话、调度电话、政府机关电话、加急电话、普通电话等不同的类别,数字越小的级别越高。遇到级别高的电话时,各条有关的电路就会像公路上其他汽车给110120119等特殊车辆让行一样,很快就得让开电路,保证重要电话的畅通。接续时,话务员知道每个长途电话对于发受话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各级党政军机关的电话,有的关系到党的方针政策上传下达的大事;还有一些私人电话多是一些急事,话务员自然也知道其中的利害,所以她们总是想方设法地接通每一个电话。遇到电路不空时,就想办法绕转电路接通;遇到受话人电话没人接,就给对方话务员说好话让多要几遍;受话人不在,只要电话能追踪到就不放弃;实在接不通的,受发话人委托,话务员经常代传代讲电话;遇有火车站接人的电话,火车快到站还没接通的,话务员下班后就赶到火车站去代替用户接人并送到用户家里。像这样感人的事情发生过很多,我们的长途台不仅出过不少先进个人,如市劳动模范马学琴和市“巾帼十杰”张晓霞等,还是一个优秀的集体,在邮电系统的部省级都获得过很高的荣誉,还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集体奖。

上世纪80年代初,我由长途台调到电信科分管长话业务,所以,就有机会比较深刻地感受到长话业务的兴衰。随着社会的发展,长话交换量逐年增加,每天的业务量也由70年代的一千多个增加到80年代的几千个。话务员最多时也增加到五六十人。出省的一个长途电话需要多个局的话务员接转,通信设备的滞后和社会需求的矛盾日益凸显,即使话务员全力以赴,也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80年代后期,局里引进了万门程控设备,电话逐步走进了百姓家中。起初,也只是做生意的人才安装私人电话,大多数人感到装电话没有什么用处。别说是广大的老百姓了,就是邮电职工,都想不到以后电话会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东西。而且,当时初装费高达3000多元,每月还要交月租费,绝大多数老百姓是不会花那个钱的。

令人高兴的谢幕

到了90年代初期手机问世,最早是各级领导和生意人用上了“大哥大”。随后,座机的初装费也大幅下降了,由几千元降到了几百元,安装座机的用户随之也就越来越多,电话如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长途电话也不再是主要靠长途台来接了,所以,长途台的话务量骤减,每天的业务量减少到百十个。技术变革的浪潮冲击着长途台,“无可奈何花落去”,长途台开始减员了。

随着电话的发展和普及,随后,寻呼机、小灵通也逐步普及到百姓生活中。再后来,手机、电话走进了几乎所有的寻常百姓家中。使用手机者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职位职业,也不分城市农村。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使社会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整个地球都好像变成了一个村庄。

在飞速发展的通信科技面前,上世纪90年代中期,长途台逐渐成为明日黄花。无论在哪里,无论什么时间,手机都可以随时让需要联系的人通上话,没有人再通过长途台来打长途电话了。在这种情况下,长途台自然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到90年代末,长途台永远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随着通信科技的发展,手机的功能也在飞速变化,不仅仅是通话,发信息、照相、录音、听歌、上网,功能越来越多,如同一台小电脑了,更非当年的长途台可比。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昔日的长途台已成为历史,但人们不会忘记它在通信事业发展道路上所作的贡献。多少年过去了,但是我曾经写过的一首小诗《话务员》却时常会激荡在心头:“您好 要哪儿/从 0 9 /我们日复一日地/组合着这十个数字/我幻想/这要是音符/我一定是出了名的作曲家/我知道/这些数字永远不是哆来咪/我相信/每一组数字/都拨动着生活的琴弦/我们不是音乐家/而我们有音乐家的快乐。”(内容有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