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种
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English
营业厅
网上营业厅 掌上营业厅
返回顶部
信号越重山 希望不再远
郭庆婧 张馨予 潘旖婧 2025-10-16 人民邮电报

从广西南宁驱车4个小时,才能到达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那坡县。这里是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曾经是广西极度贫困县。囿于地势,那坡县城不得不在群山的缝隙中建起。窄窄的一条,远远望去就像一道墨迹氤氲在两道山岭间。但这里并不是我们此行的终点。从那坡县城出发,在仅容一车通过的山路上艰难爬升,一侧是刀削斧劈般的石壁,另一侧是云雾缭绕的深渊。颠簸两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了藏在群山最深处、距离中越边境仅1公里的平孟镇念井村西马屯。

村口山坡上,一片片板蓝根长势正旺,正如这个边境村寨一样,扎根在贫瘠而坚韧的土地上,在石缝中沐浴阳光,倔强生长。

信号连起了亲情

西马屯是一个以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寨。在电信普遍服务建设项目实施前,西马屯是彻彻底底的“信息孤岛”。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这里长期处于通信信号盲区。

这一状况随着电信普遍服务建设项目的实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中国电信光缆铺到了村里,建设了西马屯第一个基站,4G网络开通、光纤网络接入,实现网络全覆盖。如今,全村电信宽带网络安装率达100%,千兆网络覆盖率达100%。现代通信技术给这个边境村寨带来了重生般的改变,昔日“西马人民迎风唱悲歌”,如今“西马人民手持手机对山歌”。

今年60岁的老人凤丁美见到记者时,正发愁一件事。一周前,凤丁美手机里的微信APP被误删了,她说就像和女儿联系的“线”断了。经过一番操作,我们帮凤奶奶重装了微信。她第一时间就给在广东打工的女儿拨去了视频电话:“家里养的土猪又长大了,然昨(当地方言,意为外孙)也长高了……”“弥弥(意为妈妈),你要好好吃饭,吃点好的……”听着女儿朴实的体己话,凤奶奶不停地抹眼泪。“我就这一个女儿,她在外面打工,一年见不到几次,我想她了就打个电话。”凤奶奶不停地跟记者唠叨着她的思亲之情,手里紧紧握着她的宝贝手机。

同样是边境村屯的百南乡那岜村在那坡的另一边。这里地处深山,交通不便,也因为电信普遍服务建设项目的实施快步走进了数字时代。75岁的莫秀丰奶奶三年前有了一部手机,这让他们老两口很安心。以前村里没有通电话的时候,要和外出务工的儿子联系,老人要走两个小时到镇上去打电话,很不方便,所以老人基本不联系儿子。“现在,用手机跟儿子联系方便多了。”跟儿子在电话里说说家里的大事小事,莫奶奶感觉心里很踏实。

网络跨越了重山

在那岜村村口,卫生室医生苏恩荣刚接待完病人。在此工作7年的他,谈起电信服务时表示,通达的网络给这个偏远村子的医疗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

卫生室的电脑通过高速网络连入了国家医保结算系统,村民购药、看病都可以实时结算,自己只要支付部分费用。如遇疑难杂症,苏恩荣会通过网络求助上级医疗单位或安排病患紧急转诊。闲暇时候,苏恩荣也乐于在网上学习专业知识,希望进一步提升医疗技能,更好地服务民众。

那岜村村委会副主任覃廷芳在村里工作8年了。他告诉记者,刚开始接手工作时,网络和信号不好。“村子太偏远了,网络不行的话,我们工作都没法开展。”后来,中国电信百色分公司在村子附近新建了基站,那岜村实现了100%的4G覆盖。“现在很方便,走村入户的时候信号好得很。碰到网络有问题,我们一打电话过去,电信员工就会及时来维护。”

有了网络,还要让老百姓用起来。中国电信制定了优惠政策,针对那岜村这样的地区推出了购机和套餐优惠。覃廷芳告诉记者:“群众都非常满意,村里的老人孩子都用上了手机。”

那坡是广西陆地边界线最长的县之一,拥有207公里长的边境线,境内有172块界碑。有着10多年护边经验的农荣军负责西马屯附近6块界碑的巡检工作。他一路见证了西马屯通信服务的发展。早些年,农荣军巡边发现问题后,要跑回指挥部报告,后来变成打电话、发短信。如今,护边员都配备了带定位的智能手机,精准锁定异常位置,重点点位也装配了高清摄像头,发现异常闯入会自动用中越两种语言发声预警。

记者到的那天预报有雨。中国电信那坡分公司平孟支局局长凌正伟特意拉上同事去界碑线路附近巡线:“为了摄像头能时刻保持畅通,我们每个星期会进行一次线路巡检。在天气不好的时候,还要加大巡检频次。”

记者发现,护边员和中国电信的巡线员普遍皮肤黝黑锃亮,这是常年风吹日晒的结果。他们说,并不觉得苦,因为他们守的不仅是边境线,更是小家和大家的平安。

数字孕育了希望

地理位置偏远和贫困导致教育资源匮乏,曾经是很多地区的共同难题,西马屯也一度如此,村里部分儿童连义务教育都没有完成。通信网络普及后,曾经闭塞的山村迎来了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远程教育提升了当地的教育技能,村里的教育发生了转变。

19岁的凤海珍当时在收拾行李,准备去桂林一所大学报到。从小在西马屯长大的她对网络有种特殊的感情。“网络不仅让村里人的生活更加便利,也给我的学习带来更多便利,我们可以了解外面更发达的地方,激励自己走出山村,到更大的城市开阔眼界。”

吃到网络红利的凤海珍选择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希望以后能帮助发展乡村网络,让网络普及到更多地方,比如像我们这样偏远的山村。”说话时,小姑娘的眼里闪着希望的光。

同样看到希望的还有新农人。坐落在那坡县城的鸿旺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聚焦本地农产品,公司的零售订单实现了100%线上销售。为满足每天10小时的并行直播需求,公司安装了中国电信的千兆专线,使用半年来从未出现过卡顿情况。公司经理农建新是个电商达人,2017年左右就开始深入那坡各地收购特色农产品:“当时村民们听说东西能通过网络销售,都感觉很神奇。”多年来,农建新所在的公司培育出了一批那坡的科技新农人。

那岜村近年来大力发展种桑养蚕和八角、肉桂种植产业,村民可以通过手机获取最新的农业技术信息,学习科学种植方法,了解市场行情变化,大大提升了生产经营的精准性和效率。村民还能够通过网络获取技术指导、联系产品销售、接收市场反馈,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信息链。

木耳、黑豆、黑花生、八角、桂皮、山茶油、腰果……农建新和团队当时忙着选品,准备参加在南宁举办的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言语中透出对未来的希望:“对农村电商的未来我很乐观,2025年要比2024年好,我相信2026年还会更好。”

那坡的故事只是中国电信在广西推进电信普遍服务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截至2024年底,中国电信广西公司共参与9批次电信普遍服务建设项目,累计投入建设及维护资金30.1亿元,助力2126个行政村通光纤,建设5649座基站(其中291座5G基站),在农村地区新增6万多皮长公里光缆。多年不遗余力地耕耘换来了广西的亮眼成绩。2020年,中国电信在广西实现100%行政村通光纤宽带;2020年实现100%行政村通4G,提前并超额完成国家对贫困行政村通信指标要求;2023年2月,率先实现所有行政村通“双千兆”网络,助力广西成为全国“千兆光网第一省区”。

群山连绵,重峦叠嶂,广西山地丘陵面积占比达到76.54%。曾经,贫困与落后是这些偏远山区难以撕去的标签。改变始于电信普遍服务建设项目的推进。当一根根光纤翻山越岭,一道道信号穿透密林,数字化浪潮以不可阻挡之势,打破了千百年来的地理阻隔,让深藏于大山之中的村落与现代社会实现了全面对接。如今,城市与乡村的界限正慢慢消融,人们抬头,看见的是同一片天空;映入眼底的,是同样辽阔的希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