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种
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English
营业厅
网上营业厅 掌上营业厅
返回顶部
海拔4800米的电信驻村人:在生命禁区播种生命之花
曾娅 2021-11-18 人民邮电报
分享:
   

在世界屋脊上的屋脊——西藏阿里,有这样一个村庄:从阿里地区行政公署驻地狮泉河镇出发,乘坐汽车,穿越青藏高原腹地,行程800公里,到达措勤县,然后在崎岖的山路上再颠簸3个小时,跋涉100多公里,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垭口,方能抵达。这个村庄,就是尼雄村。

从任何角度看,海拔4800米、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40%的曲洛乡尼雄村,都是远离繁华的荒凉之地。这里的自然条件极为恶劣,雪灾、旱灾、风灾、寒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全年5级以上大风天数有200多天,冬季寒冷漫长。在这样一个原本应该列入“生命禁区”的地方,却居住着556位村民。他们本以原始的畜牧业为生,居无定所,缺衣少食,吃水要到10多公里外的河道上凿冰取水。可自从2011年1月中国电信阿里分公司的驻村干部来到这里,10年间,尼雄村换了模样,生命禁区绽放了生命之花。

从信息孤岛到信号满格 

2011年1月,中国电信阿里分公司的3位驻村干部离开家人,艰辛跋涉到尼雄村,从此开启了驻村岁月。

作为通信人,驻村干部洛桑次仁非常自然地关注到了这里的通信状况。当时的尼雄村,手机信号时断时续,没有宽带进入,村民不会上网的比例高达90%,几乎是一座“信息孤岛”。为解决尼雄村信号覆盖问题,中国电信阿里分公司先后投入资金360多万元,将光缆铺进了尼雄村,并建设了两座4G基站。今天的尼雄村,天翼信号满格无盲点,有510位村民使用电信手机。尼雄村村委会、驻村点、村活动中心、村党支部等地均具备宽带开通与使用的条件。

从生命禁区到种植养殖繁荣 

村民们信息灵通了,思路打开了,愿意跟驻村干部一起干。尼雄村的海拔高、环境恶劣,蔬菜极其缺少,影响村民健康。来自日喀则的驻村干部平措多拉就带领村民自建保温大棚,种上了小白菜、萝卜、土豆等蔬菜,不仅使尼雄村实现了自给自足,还销售到乡里和县里。现在,尼雄村种植的蔬菜成为乡政府、县政府食堂绿色无污染的“盘中餐”,也成为村民们新的收入来源。

每当看到村民数着手中通过辛勤劳动赚来的钱,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平措多拉觉得这一切辛苦都值得。他说:“我从小在日喀则的农村长大,是农民的孩子,种过粮食,种过蔬菜,有一定的经验,现在都用上了,但是在海拔4800米的高寒贫瘠之地,仅仅凭经验还不够,挑选种子、施肥、播种都需要上网查阅资料,以最科学的方法去种植。”

2019年至2020年,中国电信的驻村干部又争取到了50万元资金,新建两个温室大棚,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提高产量,增加村民收入。

除解决人的“吃菜”问题外,驻村干部还带领村民在戈壁滩上开荒,人工种植牧草,解决牲畜在冬季的“吃饭”问题。2019年至2020年,尼雄村人工种植的牧草由原来的110亩扩大到480亩,冬季也能自给自足,村民们从此告别了从异地购买牧草的历史。

根据高海拔地区的特点,驻村工作队还购买了紫绒山羊并教牧民放牧。紫绒山羊的羊绒和羊毛价值高,非常珍贵。2020年,尼雄村养殖的紫绒山羊规模扩大到750只,村民们出售羊绒、羊毛和山羊获得47万元。

尼雄村的湖泊里还有一种特有的微生物——蠕虫,是内地沿海、水产养殖所需的纯天然无污染的上好饲料。中国电信驻村工作队队员看到蠕虫的经济价值后,带领村民打捞蠕虫,并帮助他们打通销售渠道。目前,高原上的蠕虫已远销广东等省份,尼雄村村民每年通过销售蠕虫创收30多万元。

从贫困村到希望村 

扶贫先扶智。中国电信驻村工作队在帮助村民解决温饱问题的同时,积极推动村民走出高原,看看外面的世界。

2019年6月,驻村工作队借助社会力量,启动教育资助和致富资助的公益基金,鼓励村民外出务工,降低辍学率。之前,尼雄村全村外出务工人员只有不到10人,在驻村工作队的宣传和帮助下,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超过120人。全村青少年零辍学。

2020年,按照西藏自治区深化牧业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以牧区发展、牧业增收、牧民增收为目标,尼雄村首次启动联户放牧工作机制。留守村中的35名劳动力全部参与修路、建房等就近施工项目,拓宽了个人收入渠道。

次仁桑姆是尼雄村唯一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未找到合适的工作,一直赋闲在家。在工作队队长洛桑次仁的耐心开导和教育下,次仁桑姆逐渐掌握了各类基本办公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及公文写作技巧。2021年,次仁桑姆通过了教师资格证考试,成为昌都的一名乡小学教师。

2019年,驻村工作队开始帮助尼雄村打造标准化党支部。村党支部书记塔庆同志原来不认识汉字,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和个人的努力下,他学会使用电脑,能够独立完成基本的文档编写操作。村委会召开会议,会议纪要都是由塔庆同志用藏语拟写,用电脑录入编辑打印存档的。目前,尼雄村已组建全新的标准化党支部,获得了到尼雄村调研的区级工作组的高度评价。

2021年7月,中国电信阿里分公司来自河北的援藏干部詹宝刚协调派援单位,向驻村点在读的中小幼学生捐赠了学习用品、课外读物、衣服等物资共计10000多件。

2019年,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尼雄村18户113人全部脱贫,48户203人建档立卡户的人均年收入在4580元以上。在中国电信驻村工作队的带领和帮助下,尼雄村村民的辛勤付出换来了沉甸甸的收获,这收获不仅是逐渐鼓起来的钱包和日益丰富的物资,更是精神上的希望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老西藏的大三弦高原上的驻村情 

尼雄村的蜕变,是中国电信西藏公司驻村干部推动当地脱贫攻坚工作成果的一个缩影。中国电信援藏干部、现阿里分公司乡村振兴中心主任汤程凯告诉记者,从西藏自治区第10批驻村干部选派开始,西藏电信机关每年选派12名驻村干部、各地市分公司每年选派25名驻村干部,共承担全区15个村的驻村任务,开展网络帮扶、产业帮扶、消费帮扶、教育帮扶等工作。

阿里的大美风光令人沉迷,但对生活在那里的人来说,阿里是“眼睛的天堂、身体的地狱”。在阿里地区工作五年以上的干部大多患有不同程度的高原疾病。而驻村工作队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更为艰苦,嘴唇干裂发紫、皮肤黝黑粗糙是驻村队员一致的外貌特征,反映出他们与苦寒抗争、与高海拔叫板、与寂寞为伴的坚韧精神。

驻村干部说,驻村点高海拔、缺氧的环境是无法改变的,但是村民的生活可以通过奋斗获得改善,驻村工作必须有人干。每当辛苦了一天,晚上头疼又睡不着的时候,现任驻村队长平措多拉就会弹奏起家乡的乐器“大三弦”,缓解思乡之情。

汤程凯告诉记者,从尼雄村驻村队员身上看到的,是一种不畏艰苦、迎难而上的精神,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

海拔4800米的电信驻村人,在生命禁区播种生命之花。目前,脱贫攻坚已取得全面胜利,接续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成为中国电信驻村工作队员的新任务和新考验。他们将以高度的责任心带领群众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在祖国西南边陲、在世界屋脊之上,不断书写共产党人扎根边陲、长期建藏的忠诚与担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