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种
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English
营业厅
网上营业厅 掌上营业厅
返回顶部
叶甜春:我国芯片工业短板,需要 30 年以上长期战略来解决
吉伟 2021-07-22 人民邮电报
分享:
   

7月15日,以突出IC应用为主题的“2021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大会暨IC应用博览会”(2021 ICDIA)在江苏苏州开幕。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叶甜春发表了以《新形势下我国集成电路创新发展几点思考》为题的演讲。

在工业化时代,最基础的产品是钢铁,而信息化时代最基础的产品就是芯片。中国发展钢铁工业用了50年,最终支撑了我国工业化时代的经济腾飞。类比钢铁工业的发展,芯片问题也是事关百年发展的长期战略问题,不是短期应急问题,必须持之以恒去发展。叶甜春表示,芯片工业是我国信息化时代最大的短板,需要一个30年以上的长期战略来解决。

叶甜春指出,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也在突破,从2008年的5.12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6.72万亿元,但是利润率从未超过5%,因此还需要十年或二十年才能补齐短板。

其实,过去12年,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引领下,全产业链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体系和能力建设带来底气和信心。

在产品设计方面,高端芯片设计能力大幅提升,CPU、FPGA、通信SoC等取得重大突破。

在制造工艺方面,55nm~14nm电路和先进存储器工艺量产,面向产品的特色工艺逐渐丰富,7nm技术在研发,3nm~1nm研究取得进展。

在封装集成方面,从中低端进入高端,达到国际先进技术种类覆盖90%。

在装备和材料方面,对55nm~28nm技术形成整体供给能力,部分产品进入14nm~7nm,被国内外生产线采用。

从数据上来看,也印证了这一说法:2008年-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销售额增长11倍;封测业销售额增长4.3倍;装备业销售额增长9.5倍;材料业销售额增长了4.6倍。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叶甜春表示,全球集成电路60年遵循“摩尔定律”持续发展,从未减缓。但中国经历几个阶段,几起几落,多次另起炉灶不持续。同时,投入不足,过去12年投入大增,但仍未满足需求。另外,抱有幻想,过度信任和依赖全球化,过度强调“有所不为”,不能坚定地建立自主体系,导致“短板问题”凸显。此外,时间也是主要因素,近20年停滞,13年补不回来,我们追赶的是一个快速前进的动态目标。

叶甜春强调,“未来,整个产业链的企业不要闻鸡起舞,稳住阵脚、持之以恒做好自己的事情最重要:从自身发展到全球格局,中国IC产业都需要再定位;最后,技术上实现路径创新才是出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