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种
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English
营业厅
网上营业厅 掌上营业厅
返回顶部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超17万亿元
2020-09-09 人民邮电报
分享: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近日发布《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测算与“十四五”展望研究报告》。《报告》基于数字经济的技术经济特征对数字经济的内涵进行界定,对1993年~ 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显示,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为170293.4亿元,名义和实际增长率分别为13.1%和11.3%,在同期GDP中的占比达17.2%。其中“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部分规模相当,分别为84060.3亿元和86233.2亿元。

《报告》从数字经济的渗透性、替代性和协同性等技术经济特征出发,将数字经济分为两部分,分别是与数字技术直接相关的特定产业部门,即“数字产业化”部分;融入数字元素后的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即信息通信技术渗透效应带来的“产业数字化”部分。“数字产业化”的增加值通过传统的生产法、支出法进行核算,“产业数字化”的增加值难以直接测算,将其分为ICT替代效应和ICT协同效应两部分,按照“先增量后总量,先贡献度后规模”的原则,将数字部门以外的传统产业划分为17个细分行业,将增长核算、计量分析等定量工具相结合,进行分行业测算。

从数字经济规模增速来看,1993年至2019年GDP年增长率为9.1%,数字经济整体年均增长率为16.6%,其中“数字产业化”部分增速为14.3%,“产业数字化”部分增速为21.8%。数字经济近年来的高速增长与2010年以后我国新经济、新业态的蓬勃发展,以及数字技术快速渗透到各行各业有非常大的关系。

从行业结构性特征来看,ICT渗透效应的发挥还很不充分,“产业数字化”发展有着巨大潜力。2018年,“产业数字化”占传统产业增加值比重仅为8.8%;分行业来看,仅有“非ICT机械”“建筑业”“金融和保险业”3个行业超过整体平均水平;“食品、饮料制造及烟草制品业”“化学工业”“房地产业”的占比甚至不到3%。加大ICT对传统行业的渗透可成为未来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ICT替代效应”增加值规模、平均增速都明显大于“ICT协同效应”。ICT替代效应的作用机制更为直接,而协同效应是通过TFP(全要素生产率)间接发挥作用,制约因素较多。

《报告》还对“十四五”时期的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及规模进行了预测展望。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数字经济研究室主任蔡跃洲研究员认为,尽管受疫情影响,整体宏观经济预测不太乐观,但是为应对负面冲击,加速推进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转型等措施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对冲疫情影响,“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大概率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预计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能够达到326724亿元,“十四五”数字经济整体年均名义增长为11.3%,其中“数字产业化”部分年均增长为10.3%,“产业数字化”部分年均增长为12.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