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种
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English
营业厅
网上营业厅 掌上营业厅
返回顶部
从“浇地”到“算地”:凉州高标准农田的数字化跃迁
2025-08-04 甘肃公司
分享:
   

仲夏时节,祁连雪水汩汩而下,滋养着凉州绿洲万顷良田。谁能想到,在这片写满千年农耕传奇的土地上,一场以“比特”丈量阡陌、以“算法”调度水脉的变革正悄然上演。

“鼠标一点,万亩良田尽收眼底;指尖轻触,渠水按需精准入田。”在凉州区高标准农田与灌区智能化项目指挥中心,巨幅数字孪生大屏实时跳动的数据,让现场观摩的省市领导频频颔首。作为甘肃省农业领域的“卡位工程”,该项目以高达60%的信息化占比,刷新了业内对“高标准农田”的传统认知——从土壤墒情感知到无人机变量施肥,从北斗导航播种到AI灌溉决策,每一个生产环节都烙上了鲜明的“数智”印记。

“这不是简单的项目争夺,这是抢占未来农业话语权的关键战役。”中电万维公司负责人在项目推进会上掷地有声。据悉,该项目资金已全额到位,彻底打消了回款隐忧;而万维自主研发的“农智云”平台,凭借对西北旱作农业场景的深度适配,成为竞标中的“独门利器”。经测算,项目毛利率预计达10%—12%,可拉动主营收入300万元,更将形成“建设-运营-复制”的商业模式闭环,为后续高标准农田全国布局输出“凉州方案”。

竞争有多激烈?国内十余家头部企业早已“虎视眈眈”,但凉州的优势显而易见:政府高位推动、资金零风险、技术全自主、场景可复制。正如省农业农村厅领导所言:“谁能把祁连雪水‘算’得更精准,谁就能把西北粮仓的‘饭碗’端得更牢。”

眼下,项目已进入冲刺阶段。施工现场,智能闸口吊装就位;试验田里,传感器正与麦苗“对话”;云端平台上,千万条数据汇聚成一幅幅动态生长的“农田CT”。可以预见,当秋收的第一镰挥下,凉州不仅将收获金色的麦浪,更将收获一份迈向农业现代化的“数字答卷”——这份答卷,注定会为河西走廊乃至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凉州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